- 註冊時間
- 2016-12-26
- 最後登錄
- 2025-1-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5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38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罹患「化膿性汗腺炎」 大學生腋下發炎黃湯流不停
今年22歲唐姓大學生,高中三年級發現臀部、腋窩不斷反覆發炎、紅腫,臀部更因化膿而無法久坐,腋窩也總是有洗不完的黃色汙漬,甚至擔心不斷流出血液與組織液,進而使用衛生棉墊吸附,就醫發現原來罹患「化膿性汗腺炎」,在食用過多辛辣食物與長期抽菸下,導致病況日益嚴重。
台大醫院皮膚部醫師廖怡華表示,「化膿性汗腺炎」病灶多集中於腋下、乳房下方、會陰部、臀部與大腿內側皮膚摩擦處,通常會出現皮膚疼痛、結節與癤瘡,嚴重者更會不斷滲出膿血而產生異味,曾有男性患者包尿布、使用衛生棉墊吸附血流,且傷口疼痛也會導致行動不便、坐立難安,影響工作與生活品質。
廖怡華指出,國內化膿性汗腺炎盛行率約0.05%,但根據2006至2015年台大病例登錄資料顯示,確診病例成長10倍,病因不明,可能與遺傳或荷爾蒙有關,但抽菸、肥胖也是高危險因子,誘發機率是一般人的12.5倍與2.4倍,女性罹病機率高出男性3倍,任何年齡都有風險,但最常發生在20至50歲成人。
廖怡華強調,化膿性汗腺炎早期容易與痤瘡、青春痘、濕疹混淆,但不同的是,局部會發生紅色觸痛性結節,初期結節類似硬塊,其後伴隨疼痛,出現化膿與潰瘍,反覆發作後可能形成疤痕,且不只產生單一處傷口,而是會像地道一樣連成一線,稱為「竇道」;儘管表面看似毛囊發炎,實則皮膚剖面都為壞死組織,若不儘快就醫,嚴重可能進展為大面積損壞,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或敗血病,因此不可輕忽。
廖怡華說,第一、二期患者可使用抗生素或口服A酸進行治療,但缺點是一停藥就容易復發,因此已進展至第二期的患者,建議使用生物製劑穩定並控制病情;第三期患者已成為廣泛性的膿腫與硬化性的疤痕組織,則建議外科治療,開刀進行引流或補皮,以利受侵犯區域痊癒。
(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