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0-18
- 最後登錄
- 2025-2-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23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210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台灣醫師機上急智救人 衣架手套幫大忙
台灣醫師好機智!台北榮總一般麻醉科主治醫師陳品堂,過年期間自美搭機返台,恰巧遇到一名因腹瀉嚴重脫水的美籍男性乘客,立即利用急救箱為該名美籍男性乘客打點滴。因器材不足,他靈機一動,用衣架代替點滴架、手套充當壓脈帶,在晃動的機上順利完成任務,病人平安下機前,不忘向他道謝、比讚。
陳品堂持有高級心臟救命術導師執照,是麻醉專科醫師。他2日到美國奧蘭多參加「世界模擬醫學會」,隔天搭機返台,飛程期間在用電腦工作時,聽到飛機廣播需要醫師,自告奮勇上前了解狀況。
陳品堂說,當時有一名坐經濟艙的30多歲美籍男子,因拉肚子拉了4次暈眩無力,測量男子脈博,發現每分鐘心跳超過120下,但脈搏微弱,雖有意識還能講話,但精神狀況愈來愈差。他判斷認為,男子因腹瀉嚴重脫水、電解質不平衡,他先請座艙長把男子移至商務艙臥躺,讓下肢水分回流,同時多喝水。
10多分鐘後,他再去查看男子狀況,沒想到男子暈得更嚴重、說話不流利,他覺得情況不對勁,離抵台時間還有3小時,再拖下去男子可能休克,決定請座艙長找急救箱,取出生理食鹽水替男子打點滴。
陳品堂解釋,人體1/4的水分在血管中,若要利用喝水補充水分,還需經過腸胃道吸收才能進入血管。但男子腸胃道機能已經變差,靠喝水補水來不及,一旦沒有補水,血壓會愈來愈低、心跳愈來愈快,最嚴重可能休克。
「但男子因體液不足,靜脈都扁掉了。」陳品堂說,急救箱中沒有「壓脈帶」,他靈機一動「就機取材」,拿醫用乳膠手套綁在男子手肘上臂,協助靜脈浮出,在克難狀況下「一針」打上。此外,雖有點滴線但沒點滴架,他在座艙長的建議下,改用衣架充當。
男子打點滴後約10分鐘,很快就說頭不暈、肚子也不痛了。座艙長請陳品堂評估有無緊急迫降需求,他判斷男子恢復很多,落地後再去機場的救護中心即可。男子下飛機前換上第二包點滴,平安降落。
陳品堂說,他遇過很多次飛機上需要醫師的情況,不外乎是糖尿病人低血糖、孩子發燒或乘客被水燙傷,卻還是第一次遇到病人脫水瀕臨休克的情況。「還好我是麻醉科醫師,天天打針,換作其他專科醫師,不一定有這基本功,可能還得再廣播找護理人員協助。」
經過機上急救驚魂,他認為航空業者應特別注意急救設備更新。他在急救過程中,發現有的急救箱老舊,雖藥物器材尚稱堪用,但急救流程指引卻是2000年版本,非最新2015年版本。另呼籲民眾多學基本救命術,「不是每趟飛程都能很幸運地擁有醫師乘客。」
醫師陳品堂(右)在飛機上機智急救美籍男性乘客(左),男子下機前直向他道謝。 圖/陳品堂提供
聯合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