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曹婷婷 2017.02.18 00:21
膀胱過動症是常見的惱人疾病,台灣研究發現盛行率為18.6%,最常見的症狀為頻尿21.1%、12.6%感到急尿,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醫師李高漢表示,一般人膀胱儲量尿約400CC,但有膀胱過動症者只要200CC就有尿意,疲於上廁所或憋尿,然而,卻僅有13%患者會求診。
李高漢指出,膀胱過動症的定義,是下泌尿道在沒有泌尿道感染或其他疾患、卻表現有急尿合併或未合併急迫性尿失禁,通常伴隨有頻尿及夜尿。
據之前的大型流行病學研究,膀胱過動症的盛行率約16.6%,其中有6%有急迫性尿失禁。而在台灣的研究則發現膀胱過動症盛行率為18.6%。最常見的症狀為頻尿有21.1%,有12.6%感到急尿,約4分之1的人有夜尿,9.1%的人有急迫性尿失禁。
研究也發現,除了年齡增長與盛行率相關外,糖尿病、高血脂、腦中風、帕金森氏症、攝護腺肥大、應力性尿失禁、焦慮或憂鬱症病人以及反覆性泌尿道感染都與膀胱過動症相關。
醫師強調,雖然69%的人對於膀胱過動感到困擾,卻只有13%的人會因為這些症狀尋求醫師的協助。但門診發現,膀胱過動症病人常因頻尿、急尿甚至急迫性尿失禁,造成生活很大困擾,甚至因擔心漏尿,排斥參與上廁所不便的場地與活動,更甚者,會衍生產生焦慮、憂鬱。
此外,夜尿也影響睡眠品質,對於部分的人而言,還增加因趕著上廁所而造成摔倒及骨折的風險、同時也會影響到性生活、工作、社交與自信心。
李高漢表示,膀胱過動症的治療,一般從行為治療開始,若無效或效果不佳,可考慮藥物治療。行為治療包括避免容易刺激尿路上皮細胞的食物(番茄、巧克力、檸檬)或飲料(咖啡、茶、酒精),每天正常攝取水分,避免不當使用利尿劑。
另外,也可以做膀胱再教育,意即在每次急尿時,試著等5至10分鐘再尿,這樣,每一次排尿都能增加一些膀胱容量,逐漸達到正常容量為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