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15
- 最後登錄
- 2025-4-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58
- 閱讀權限
- 30
- 文章
- 8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有時候,會看到某些人,才剛上完廁所後,沒多久馬上又去上,那對方可能有「膀胱過動症」。這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會出現頻尿、急尿等現象,一般人的膀胱儲尿量約為400cc,但膀胱過動症的患者只要200cc左右就有尿意。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李高漢建議,每次尿急的時候,試著等5~10分鐘再去上廁所,或是多練習骨盆肌肉運動可助改善。
什麼是膀胱過動症?
膀胱平時儲存尿液,當尿量到了一定程度,就會透過神經反射通知大腦形成尿意,再經由膀胱肌肉的收縮排出尿液。
如果膀胱還沒有儲存到一定的容量時,就開始傳遞應該排尿的訊號,或者不正常地收縮,就稱為「過動」。患者會有白天頻尿、晚上睡到一半夜尿、或常感覺尿急,甚至因為無法憋尿而失禁。
年紀愈大,得到膀胱過動症的比例愈高。台灣的研究則發現膀胱過動症盛行率為 18.6%。最常見的症狀為頻尿有 21.1%,有12.6%感到急尿,約1/4的人有夜尿以及9.1%的人有急迫性尿失禁;且僅13%患者會求診。
膀胱本身的肌肉跟反射的神經功能會逐漸退化,另外,像是攝護腺肥大而阻塞到膀胱出口時,壓力也會造成膀胱肌肉無力而不能正常地收縮。
此外,中風、脊椎受傷或者糖尿病的患者,要是神經系統受傷時影響到膀胱的反射神經,也可能造成膀胱過動症。
膀胱訓練助緩解
目前針對膀胱過動症治療的藥物主要是抗膽鹼的藥物,效果約達七成。藥物效果不佳的人或症狀輕微不想吃藥的人,可以嘗試做「膀胱訓練」,讓膀胱重新學習儲存尿液、適時排尿,養成「安分的好習慣」。
李高漢表示,在每次急尿的時候,試著等5~10分鐘再去尿,這樣每一次排尿都可以增加一些膀胱容量而逐漸達到正常容量為止。如果有尿失禁的問題,也可以做骨盆底肌肉運動,來訓練憋尿的能力。
除此之外,也要注意生活習慣,平時避免喝咖啡、茶、酒類、柑橘等刺激性的飲食,也可考慮使用衛生護墊或紙尿褲,但要定時更換,以免感染。
骨盆底肌肉運動
骨盆底肌肉運動又稱「凱格爾運動」,可以幫助尿失禁病人、產後婦女的膀胱、尿道等器官不再下墜,恢復原來解剖位置,改善漏尿。就算沒有漏尿困擾,做此運動也有預防效果。
首先,必須知道哪些是需要運動的肌肉。排尿時,試著中斷小便,如果能輕鬆停住尿,就是用對了肌肉。這個中斷小便的方法只是要測試肌肉用得對不對,千萬不能每逢尿尿就練習,否則會有尿液回流、泌尿道感染的危險。
婦女不論坐著、站著、躺著都可以進行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先用力緊閉尿道、陰道及肛門口,向上提肛,保持收縮5∼10秒,再放鬆10∼20秒,重覆10遍,每日3回。
這樣的運動強度建議是針對想要預防尿失禁的人,但是對於有漏尿問題的婦女,需要量身打造個人治療計劃、練習次數。因為,她們骨盆底肌肉力量或肌肉協調性比一般人來得差,最好先由醫師或物理治療師以觸診或機器來檢查肌肉做得對不對。經過2∼3週確實練習凱格爾運動後,婦女漏尿情況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