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2017-03-03 12:28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即時報導
台灣腎臟病盛行率達11%,造成腎臟病的危險因子,肥胖問題不可輕忽。研究發現,肥胖會增加慢性腎臟病發生機會、加速惡化,但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達43%,40歲以上每2名腎臟病患就有一人肥胖,專家提醒,打擊肥胖應控制飲食、運動,維持健康體態。
國健署今天舉辦「『腎』重其事」記者會,43歲的腎友謝先生是辦公室上班族,下午常吃點心、下班應酬,幾年後體重暴肥高達116公斤,不僅有糖尿病、高血壓更合併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視網膜剝離等,去年2月腎功能急速下降,擔心步入洗腎危機,決定調整飲食、控制體重,終於減重到102公斤,攸關腎功能的白蛋白尿、腎絲球過濾率降低不少。
台灣104年十大死因中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位居第9名,每年逾4700人死亡,且洗腎病人去年花費健保高達355億元,占健保總預算5.7%,洗腎率居高不下。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盧國城表示,肥胖與腎臟病息息相關,因肥胖會導致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三高問題,脂肪會釋放發炎激素,降低胰島素作用,並激發血壓上升系統對腎絲球造成壓力,破壞腎臟功能,改變腎臟血流造成腎絲球超過濾和腎絲球高壓,加重對腎功能的傷害。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調查,台灣20歲以上成人,每10位就有一人患有慢性腎臟病,且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高達43%,但40歲以上慢性腎臟病人BMI過重及肥胖者,過去1個月沒做任何運動者,竟也高達43%。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營養師陳淑子說,維持健康體態,遠離三高、慢性疾病身體質量指數(BMI)應維持在18到25之間,男性腰圍低於90公分、女性低於80公分,日常生活在規律運動外,飲食可先戒除喝飲料習慣、多喝白開水,三餐正常吃飯,才能降低飯後想吃甜點、零食的欲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