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農曆7月18~20日-廟前架起高達數丈的燈篙,招引孤魂,廟前供鬼王大士爺坐鎮,並舉行祭祀
●節慶由來
義民節的由來,最早可以溯源到清康熙60年(西元1721年)的朱一貴事件,新竹一帶的客家人與盜匪抗衡,死後被地方人士將其屍骨合葬,稱為「義民塚」。到了乾隆51年(西元1786年),發生林爽文事件,新埔一帶的客家人再組義勇軍,捍衛鄉土;事後,鄉民便到這些犧牲勇士的合葬之地,建廟祭祀,才有了後來的義民節普渡。義民爺也成為台灣客家人獨具的信仰。
枋寮義民廟又名「褒忠亭」,創建於乾隆53年(西元1788年),是桃、竹、苗客家人最高的精神信仰中心,全省各地的義民廟也多由此分香出去,在義民節當天也都舉辦盛大的祭祀活動。
義民節普渡起源於清道光15年(西元1835年),桃、竹、苗附近各大庄為了紀念義民們的義行,由各大庄輪值祭祀;每個村庄隔15年輪值一次。
●活動內容
祭典為農曆7月18~20日。第一天為「入壇」,廟前架起高達數丈的燈篙,招引孤魂,廟前供鬼王大士爺坐鎮,並舉行祭祀。第二天於廟前的鳳山溪施放水燈,引領水中孤魂浮上陽間。7月20日是祭典的最高潮,鄉民們以豬、羊、雞、鴨等牲禮普施,供祭孤魂野鬼
。祭典活動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賽神豬及羊角競長,名列前茅的大豬公及老山羊,皆以華麗的棚架裝飾,所有得獎的牌匾懸掛兩側,每隻神豬均達千斤以上,羅列於廟埕之前,場面十分壯觀;而老山羊則眼戴墨鏡、口啣煙斗,一副老紳士的打扮,十分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