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西漢廣川惠王傳記載:最早的門神為勇士成慶,身穿短衣大褲,手執長劍,可惜未能流傳後世。
佛教寺院的門神常見有兩大護法:韋馱,文面,持金剛杵;伽藍,武狀,提斧鉞。哼哈二將:哼為陳奇,是那羅廷天界力士,青臉,手拿金剛杵、乾坤圈;哈為鄭倫,是密遮金剛力士,紅臉,手持金剛杵、定風珠。四大天王:風調雨順。
道教廟宇的門神:秦叔寶,文面鳳眼,執鐗;尉遲恭,武相環睛,執鞭。神荼,執金瓜;鬱壘,執斧鉞;神荼、鬱壘在戰國時代東海度朔山,各守東北兩鬼門,用葦索綁害人之鬼餵虎,用以辟邪;另外還有趙公明、康妙威,即是康、趙二元帥。
門丞戶尉,《通俗編記》:「左曰門丞,右曰戶尉」;門神畫以天官:冠(官)、鹿(祿)、戟(吉)、磬(慶)、瓶(平)、鞍(安)、香花燈果等。
《月令廣義》:「近畫門神為將軍朝官諸式,復加爵鹿蝠蟢寶馬瓶鞍等狀,皆取美名,以迎祥祉,世俗沿傳,莫考其何昉也。」將爵、鹿、蝠、蟢、馬、寶、瓶、鞍組合成「爵祿福喜,馬報平安」
民間也有將二十八星宿君和三十六天罡神奉為門神。
早期設置門神的用意在於驅鬼逐祟、辟邪驅魔,後來增設了天官、朝官、侍女、太監、宮女、門童等,用來祈祝平安吉慶、招福納祥,子孫綿延、富貴萬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