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祺一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文殊師利菩薩 [複製連結]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21
發表於 2017-5-30 13:24:0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boy650623 於 2017-5-30 13:34 編輯
去看流星雨 發表於 2017-5-30 12:17  
看到很多大德說道教

我很疑惑..


另外..老子.莊子.雖同樣崇尚無為..
但他們二者理念也不相同..其實不應混為一談..



理念,不同.....
但都包含在.....道!

道本來就不局限在一家之言。

嚴格來說,以前的道,儒,墨,諸子百家都是一家....(道)

孔子以前問道的人,多是道家....
甚至,境界都很高....


道教比較像,九流....就類似,操作實作運用上的....

道教的一些術法,南懷瑾老師也說過,像祝由科一術,就出神入化了........但,也都失傳了...

其他還有很多旁門左道,現在應該都失傳了,但都是真有本事的人....
都很低調,做人處事也很特立獨行,也很信因果輪迴的.....
如楊救貧,賴布衣.......


南懷瑾:風水要懂,但不能迷信

到底地理有沒有關係呢?有關係,我小的時候也看到很多。當時有一個老前輩,又會算命又會看地,我們老喜歡跟著他跑,一邊跑一邊聽他講些道理,講些學問。那時候不用筆記,完全靠腦子記憶,有時候一件事要他講好幾遍。記得有一次走到一個山上,看到一座墳墓,這一家是我們都認識的。他說:這家的後代一定很不好,我們要幫幫他。我說我們又沒有錢,又沒能力,怎麼幫法?老師帶我們站在山上說:你看他的祖墳下面出了毛病啦!我們站在山上看墳墓,一片白白的,很多墳墓,都一樣呀!老師說某某家的墳墓里有水,在我看來卻跟別家的墳沒有什麼兩樣。

過了半年,聽說這家要遷墳了。那時候還小,怕看棺材、怕見鬼,不敢去看。老師說不怕!我帶你去。年輕人多學些經驗,於是便去了。到那裡還沒有開始挖墳,老師說這個棺木有問題,裡邊都是白螞蟻。結果把墳挖開了一看,不但棺木變了方面,而且已變成黑色,外邊還乾乾的。再打開一看,棺木內一半都是水,棺木上全是白螞蟻。想想老師的確有一套。

我們一般人講風水,風水是什麼?什麼叫做風水?風水就是要避開風、避開水。所以我就問老師,棺木怎麼會歪呢?裡邊怎麼會有水呢?他說這是風的關係,地下有風,風的力量就那麼大,把它吹動的。水呢?水是從附近集中來的,所以看風水就是要避開風、避開水。這意思就是,不忍心父母的屍骨在地下還受風與水的浸襲。老師還講了很多故事給我聽,好風水的地方的確不同。記得家父四十多歲的時候,自己把自己的棺材做好擺起來,墳墓也做好。這是中國的老規矩,免得子孫們麻煩。在開始為家父做墳時,老師來了。指定要挖下去二丈二尺深。一般而言,並不需要挖那麼深。因為這是塊金色蓮花地,挖到一丈二尺深的時候,中間有塊土是金黃色的,像蓮花一樣。當時我們也很稀奇,跟著去看,果然慢慢地挖出黃土。他說還要挖、還要挖,一挖下去果然有些土跟蛋黃一樣,像不像蓮花,當時也顧不到了,只感到很驚訝。這都是我親眼看到的事情。

那個時候,既沒有大學地質系,也沒有儀器來測量,到底他是怎麼知道的?所以中國的許多學問,都是根據科學的原理來的,都是最高的理論科學。但是很可惜我們一般後代人,大家都把它用到看風水、看死人上去;用到辦公室搬位置,換桌子什麼等等來挑運氣,那實在太小啦!我個人一輩子不在乎這個,有人說我辦公室位置不對,不能坐!我偏要坐,因為我不需要鬼神來幫助我。一生行事無愧無怍,了無所憾,所以什麼都不怕。但是各位千萬不要學我,因為我是個什麼都不在乎的人。大家不要迷信,但也不要不信。

再說到迷信,使我想到現代人動不動就講人家迷信,有些問題我常常問他們懂不懂?他說不懂,我說那你才迷信!自己不懂只聽別人說,便跟著人家亂下斷語,那才真正是迷信。當然,不但科學不能迷信,哲學、宗教也同樣地不能迷信。要想不迷信,必須要自己去研究那一門東西,等研究通了,你可以有資格批評,那才能分別迷信與不迷信。這是講到地理的時候,對我們一般人看問題的一些感觸。


原文網址:http://read01.com/J2Bk5J.html



南懷瑾老師與關公的一段奇緣

我學法時,法緣非常好,一輩子有個好法緣,也告訴你們經驗,這就曉得我的前生,多生,喜歡結緣佈施.乃至自己懂得的一些學問,就想告訴人家,拚命要講,而且講得透徹,怕你聽不懂,想盡辦法給你裝進去.做到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

所以我一生學佛,學密學禪,我沒有秘密的.只要那個人肯學,我沒有不肯教的.如果保守秘密,留一手給自己啊,那就自私了;我沒有,我所知道的一定告訴你.所以回想我一輩子出來,從十二歲起到現在,開始練武功也好,做什麼也好, 都是師父找我,我都用不著找他;常遇到人說,我這個要傳給你呀,我說,師父啊!我不要,我已經沒有精神學了.不行, 不行,我一定要教給你.我常常接受了很多東西,這就叫法緣.人生怎麼有這個法緣?講因果道理,是多生累劫自己肯佈施出去,法緣自然就好,良好的因緣就來找你了.

譬如我們講一個笑話,這一講都耽擱時間,但是不該那麼想,講出來讓你們知道也好.當年一九四九年,就是國民黨被趕到台灣的時候, 你們這裡頭恐怕還沒有一個六十歲的吧? 譚教授你有資格, 好. 我到了台灣以後,有個台灣人忽然來找我, 說他是宜蘭人,在宜蘭山裡頭有很多神仙,學道家,學佛,工夫很好的,都住在宜蘭山上.真的哦!有一首古詩我講給你們聽:

三十三天天重天   白雲裡面出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   只怕凡人心不堅

這首詩,我八歲的時候描紅寫來的,不曉得這首詩出在哪裡,也不曉得誰作的.結果到了台灣以後,據說這首詩刻在宜蘭山頂一塊大岩石上,不曉得哪一個神仙刻上的.因為相傳在唐朝,道家的神仙,八仙過海,已經有人到台灣了,在那裡寫了這首詩,所以對宜蘭很有印象.

那個人國語也講不清楚,一半國語一半台灣話,我也是三分之一台灣話,加國語,就問他: "你找我有什麼事?"

他說:"我找你學佛啊!"

我說:"你怎麼曉得我呢?我初到台灣,跟大家言語不通,也沒有名氣."

他說:"你有啊,關公叫我來找你的."

我說: "哎喲, 奇怪了, 怎麼關公叫你來找我?"我看那個樣子很怪,眼睛很亮, 像兩個電燈泡一樣. "你學道家的吧?"他回答:"不錯啊! "我說:"你煉採陰補陰的啊?""對啦!我採日月精華的."

他修道家的,每天看太陽,太陽一出海以後,兩個眼睛盯著太陽看,採日的光.這樣眼睛張開看,你們看過吧?不過你要曉得,修道家這個法門,是有為法,萬一將來有徒弟問到,你都要懂.不過我也問他,你天天看嗎?天天採嗎?他說採日的精華,是陰曆初一初二初三,這三天採,平常有另外的方法.採月亮的是十四十五十六,在山頂採.譬如狐狸這些動物, 夜裡月亮出來,會盯著月亮看,那些動物在採陰,採月亮的精華到身上.

我問他搞了幾年了,他說十幾年.問他師父是誰,他說是關公.沒有老師,他就拜關公,就曉得什麼法門可以學,什麼不可以學.問他關公怎麼答覆,他說筊杯.台灣閩南話叫"筊杯",用兩個木片子合起來,鏗當鏗啷一搖,我們求籤詩,求來也要筊杯問過,如果一陰一陽,就對了;兩個都是陽的不對;兩個都是陰的也不對.

他說: "我就向關公求,問這個法對不對,不對我就不修, 最後關公叫我來找你. "他就叫我師父,我說我不是師父,那就叫先生,他說那沒有意思.我說: "你叫老師吧,隨便叫啊.你不是我學生哦,我也不做老師的. "

"老師老師!結果我看了三年,後來不對了,兩個眼睛掉出來了!"我說:"眼睛掉出來怎麼辦?"你看這個人,無師自通.他說:"掉出來就掉出來!"眼球掉到眼眶外面來了,多可怕啊!"我沒有嚇住我,不對我就筊杯,問師父關公,我還練下去嗎?關公說練下去,所以我再練,三個月以後眼睛回去了,腦子眼睛就不同了."哎呀,我一聽,心裡很想向他磕頭,這種決心我們做不到,他一身功夫.他說:"我想以後的路該怎麼走?就問關公,關公叫我睡覺,夢中告訴我."你看他們的對話,都是這一套."

結果夢中關公指出這條路教我怎麼走,我一看是基隆,轉了一個山頭,他說這個地方,有一個穿藍色長袍的大陸人, 那是你的師父,你去找他.所以我來找你,我找得好苦啊!才把你找到. "然後他打開黃布包袱,裡頭包了一大捆書.我問他是什麼書?他說: "我本來有個師父,是湖南人,有道的.他到台灣來,被日本人抓了關起來,說他是國民政府的特務, 其實他不是,他是來找徒弟弘法的.大陸人話又不通,我就很可憐他,送飯給他,照顧他.原來他有道!他說:我跟你有緣, 我活不了半年了,日本人會殺了我.我找徒弟也找不到,這兩套書你幫我收著,將來有一個大陸來的人,你交給他,這個人是你有緣的師父."

越講越神奇了,打開包袱一看《來注易經圖解》 ,是明朝很有名的大學者來知德的著作,懂得陰陽五行八卦.這本書外面很少,後來我就把他印出來了.第二本書奇怪了,是祝由科的醫書.這個"祝由科"你們聽不懂,是中國幾千年的文化. 這叫符籙派,畫符唸咒的,後來湖南郴州一帶還有.以前的人生病不用藥的,譬如長一個瘡,他一來"嗡……",念一下咒子,在你身上一畫,手把你的瘡一抓, "啪" ,就丟在門上,你身上瘡就沒有了,那個門上就起火了,流膿流血.這是古代的醫,所以叫巫醫,同巫術配合在一起的.五千年文化,在黃帝的時候,這一門的醫術叫"祝由科" ,印度中國都有.那一本是另外一本抄本.

我打開一看,祝由科!原本以為世界上這本書絕版了,原來還有啊!我說:"你會嗎?""不會啊,他又沒有傳給我. 我一直保留著,日本人搜查,經過好大的痛苦,保留到現在,關公叫我找師父,現在找到您,我交給您了."

我說:"你交給我也沒有用,我也不會,也找不到傳人,我將來傳給誰呢?"

他說: "那我不管,關公叫我交給您,就交給您.那個師父死以前也說,將來有個師父會教我。

Rank: 4

狀態︰ 離線
22
發表於 2017-5-30 18:30:5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去看流星雨 於 2017-5-30 18:37 編輯
boy650623 發表於 2017-5-30 13:24  
boy650623  流星..問你個問題,哪吒是虛構的人物嗎??.....  發表於 4 小時前


我深思過這問題

哪吒是封神榜中的人物

與大唐英烈傳..紅拂女與虯髯客等小說都有點關聯(其父李靖)

對比封神榜的內容

商朝末年..周朝初期..
那時佛教未流傳到中國..


但封神榜卻有佛教..
以及小說中許多人物及劇情

都不是周朝當時該有的

所以我認為哪吒是虛構的
但可能在現實生活中曾有類似的人物
小說作者將其神話並架構於故事中..

可能你會說..真有三太子神蹟等等...

這就像真有媽祖..但大媽祖.二媽祖..三媽..四媽..五..六..七.....
要怎樣說..

所以靈界的事情可能不完全是我們想像這樣..
者是有時剛好有靈依附..
而一般人只知道觀世音.媽祖.三太子.........

這不能解釋為這是哪吒三太子...

尊重民俗信仰..
但亦希望大家能深思..

找到及遵循正確的路..



金剛經: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Rank: 4

狀態︰ 離線
23
發表於 2017-5-30 18:48:35 |只看該作者
boy650623 發表於 2017-5-30 13:24  
另外..老子.莊子.雖同樣崇尚無為..
但他們二者理念也不相同..其實不應混為一談..

我想老子上可說是道,因為合乎世間隱含的法則,莊子不是,不要把老莊齊名。

老子是聖人
莊子是賢哲

都讓人敬佩
但不可混為一談

老子是道
莊子是哲學

差很多..
金剛經: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24
發表於 2017-5-30 19:12:0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boy650623 於 2017-5-30 19:55 編輯
去看流星雨 發表於 2017-5-30 18:48  
我想老子上可說是道,因為合乎世間隱含的法則,莊子不是,不要把老莊齊名。

老子是聖人


南懷瑾 - 《莊子講記》大宗師...

並不會,莊子....也是聖人列。


有空可以去讀這本書....
對莊子,會有不同的看法。


《莊子南華》

今天,我們開始講《莊子》。《老子》與《莊子》從中國文化整個體係來講,
佔的份量非常重。熟悉這兩本書的人很多,而且歷代注解《莊子》的人也很多,
因感受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觀點。我們現在重新對《莊子》做一個研究,先把《莊
子》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的位置,它所佔的份量,特別地提出來。
我們都曉得,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所謂諸子百傢的學說,是非常的蓬勃發達。
我們拿兩個人物來作代表,在春秋的末期是孔子,在戰國時期是孟子。春秋與戰
國正是中國歷史上天下大亂的時候,先後亂了三、四百年左右。在這個很動亂的
歷史階段,對於學術思想來講,卻是最發達自由的時候。可是青年同學們有個觀
念要搞清楚,並不是說那時的學術思想是真自由的時候,這個名詞不是那麼講法
的,那個時候無所謂自由,也無所謂不自由。各種思想的蓬勃發展,究其原因,
是我們這個國傢民族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文化沒有完全統一,文字也沒有完全統
一,有些甚至是互相抵觸的,尤其政治的體制,是每一個諸侯各霸一方,那麼,
所有的學術思想也各有所不同,但都是週(週朝)一個中國文化的體係下來的。
我們看到《莊子》這本書中,並沒有攻擊過孟子,在《孟子》一書裡也沒有
攻擊過莊子,但攻擊過墨子、楊子。我們曉得,墨子和楊子的思想,都是由道傢
的思想脫胎演變而來的。墨子的主張,“摩頂放踵,以利天下。”從頭頂一直到
腳底,都可以放棄自己而去為別人謀利,是徹頭徹尾的犧牲自我,以利別人。而
楊子,楊朱的思想,則與墨子絕對相反,他主張“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但並不是我一毛不拔,而你卻該全部給我。他是主張天下每一個人都是這樣一毛
不拔,都能不妨害他人的利益,才是為自己的利益著想。這兩個思想,一個是絕
對為公,大公無私,忘掉了自己;一個是絕對為私,個人主義,自由主義。這是
一個最初思想的大問題。依墨子的思想,要想天底下的人,人人都犧牲自我,做
到真正的大公無私,可以說,沒有一個人做得到的。譬如現在這個地方是十一樓,
我們照應了自己這個樓層上的人,上邊下邊樓層裡的人作什麼,就沒有辦法照應,
這個公啊,就在這個範圍。擴大一點,擴大了我們照應到臺北市,沒有辦法照應
到整個臺灣,照應了臺灣,沒有辦法照應到整個世界。所以這個公都是比較的,
有範圍慢慢地擴大,‘絕對為公很困難,有這個理而很少有這個事實。那麼依楊
子的思想,普天之下,每一個人都只為自己利益著想,絕對不為別人的利益犧牲
一根毫毛,那是否做得到呢?也不可能。人類可真是奇妙的動物,固然自私的心
理人人免不了,但若要自私到“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的程度,卻也沒有人做得
到,更不可能全人類都這樣做。
那麼,孟子攻擊墨子和楊子,也是攻擊這兩種極端相反的主張。絕對的口號
唱得很高,但絕對為公做不到,絕對為私也不可能。所以孔孟的儒傢思想,客觀
地為“公”,適當地保留個人自我,適當地保留一點自私;專走中間路錢,中庸
之道,這會有助於社會的安定。我們看到,孟子對墨子和楊子有所攻擊,但沒有
看到攻擊過莊子。所以有人可以懷疑說,《莊子》是在《孟子》之後還是之前,
這屬於歷史時代的考證範圍,很難確定。
不過,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孔孟的文化思想以及文章,乃至他們所代表的
一切,是週朝齊魯文化的係統,也可以說是北方文化係統,具有北方朴實敦厚的
氣質。我們作為中國人,都念過《四書》,尤其像老一輩的讀書人,為了要學好
文章,必須要背《孟子》、《莊子》。甦東坡再三講,《孟子》、《莊子》、《史記》,
這三部書的文章背得了以後,文章會寫得很好。但是你看《四書》的文章文字風
格,跟《老子》、《莊子》是兩回事。可以說,孔孟的文章章法,是北方文化係統
的文學味道,很溫柔,很敦厚,很嚴謹,也很風流。這個風流不是現在講的浪漫,
觀念不要搞錯了。
《老子》、《莊子》的文章,則代表了南方的文化思想,它的文學境界同《四
書》完全不同,後世認為它代表了道傢。中國所謂道傢的思想,同儒傢思想迥然
不同。在《莊子》之後,代表南方楚國的文學,便有著名詩人屈原《離騷》、《楚
辭》的出現。這一類文章都是同一個係統,其文字境界瀟灑而有韻律,非常空靈、
灑脫,文章氣勢也不同。表面上看像一個神經病在說話,東一句,西一句,就像
《莊子•齊物論》裡講的,“吹”,那的確是在“吹”。現在我們青年人講話說
的“吹”,這個“吹”字字眼的用法,是從《莊子》裡面竊取而來的。但是,莊
子“吹”得非常有味道。
研究歷史文化,需要瞭解當時不同地區的文字風格的趨勢。楚辭,以及詞賦
等華貴美麗的文學作品出於南方。後代思想的發展,老莊、禪宗皆在南方,尤其
長江流域一帶最為盛行。這一點,青年同學們在研究中國文化,重新整理中國文
學、哲學時,有必要加以特別注意。一般來說,北方民風,溫柔敦厚,樸實無華。
方方正正,頂天立地的仁道文化,往往由北嚮南發展。而思想高明、空靈優雅的
文化,則誕生於南方之地。這幾乎成了一個定律。我常以此觀念,研究歐洲歷史,
美國歷史也一樣;歐美方面,北部出來的人物,或文化思想,就與南方不同,北
部的人們,行為篤厚,氣質渾厚,南方出來的人物,像卡特就很有問題。這很奇
怪,只由於東、西、南、北地區方嚮的差別,冥冥中影響山川人物以及文化的異
同問題,和《易經》的象數法則又大有關係。
千古以來,許多大文學傢、大思想傢,表面上都在罵《老子》、《莊子》,實
際上都在偷偷地學。只有到了清朝,有個怪的文學傢、思想傢金聖歎,提出了陸
部“才子書”:《左傳》、《史記》、《莊子》、《水滸傳》、《三國演義》、《西廂記》
並且提出,如果你懂了“陸才子”書,所有的文章技能都具備了。那麼,有沒有
道理呢?也有道理。
我們現在說回來,《莊子》的文章思想在當時是那麼汪洋博大,可是在代表
齊魯文化的孔孟著作裡沒有提到過。《莊子》裡頭倒有很多提到孔子的地方,表
面上看起來都是在罵孔子,罵得很厲害,實際莊子都是在捧孔子,捧得很厲害。
這就是文學技巧,有時候看起來反面的文章,實際上是正面的。《莊子》這部書,
影響了後來幾千年的文化,甚至到現在。每一個知識分子,每一個文學傢,每一
個思想傢,受它的影響都很大。它內在的瀟灑,講人生境界,對東漢一直到南北
朝三四百年間的思想起了很大作用,我們讀了這三四百年的歷史很有意思。
譬如我們舉一個例子,大傢都知道,《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身兼文武,出
將入相,但是史書上說他也好,小說描寫他也好,唱戲表演他也好,他沒有穿過
什麼軍服,始終穿一件捌卦袍,頭上挽一個逍遙巾,名士派書生的帽子,手裡拿
著鵝毛扇,優哉遊哉的。這個人物塑造得非常美。諸葛亮在前方指揮部隊作戰時,
總是坐個車子叫人推著,四川人叫雞公車,一個輪子的,推著聲音比四輪大卡車
還蹧,“嘎唧嘎唧”地響、坐在上面也真真是很逍遙,這個風度很好。所以杜甫
描寫他的名詩:“萬古雲霄一羽毛”。事實上這個風度在幾百年間,不管是政治,
軍事,社會,教育,哪一方面的風氣都形成了。它受了什麼影響呢?老莊思想的
影響。不但是諸葛亮一個人有這個風度,南北朝時候很多人都一樣,又譬如晉朝
名將羊祜,他在前方當大元帥的時候,是歷史上有名的從容,他指揮軍隊作戰,
“輕裘緩帶”,“輕裘”,穿著長袍,就是冬天的棉袍,不穿軍服,“緩帶”,
古代文官武將腰裡拴一根帶子,松松地在肚子上掛下來。你看京劇裡唱關公啊,
週喻啊,就是這個樣子出來的,都是一邊穿的是窄袖子,另一邊是大袍子,這個
窄袖子是準備拿刀拿劍作戰的。要知道戲臺上這麼一個人物出來,在中國文化中
他代表了文武雙全。那麼古代的衣冠是不是照這個樣子穿法呢?是這樣穿法,所
以很多讀書人外面穿的是長袍,結果碰到要打仗的時候,長袍一脫,裡面就是武
裝,身上都帶劍的。那麼他露一半,表示要打仗,我也可以來,要讀書嘛,我也
會寫,就這個味道。
我們讀一讀南北朝的歷史,會覺得很有趣,甚至在前方作戰,都有些優哉遊
哉的味道。尤其歷史上很有名的謝安石,他在淝水之戰中,直至打敗了符堅的捌
十萬大軍的時候,還在下棋呢。前方打了勝仗的消息報告給他,他下棋動都不動。
實際上他聽了高興得不得了,但表面上要表示《莊子》的逍遙,認為要輕松,其
實下來跑得瘋快,那個皮鞋跟都跑掉了。等於我們現在說,假如當選了議員的話:
“嗯,沒有什麼了不起,我睡覺要緊。”實際上呢,高興得也是不得了。
還有一個故事。在前清的考試時代,民間相傳一則笑話,有一個老童生,每
次考試不中,但年紀已經步入中年了,這一次正好與兒子同科應考。到了放榜的
一天,這個當老子的很緊張,就關在房裡洗澡,輕松輕松。兒子看榜回來,知道
已經錄取,趕快回傢報喜。兒子敲門大叫說:爸爸,我已考取第幾名了!老子在
房裡一聽,便大聲呵斥說:考取一個秀才,算得了什麼,這樣沉不住氣,大呼小
叫!兒子一聽,嚇得不敢大叫,便小心翼翼地輕輕說:爸爸,你也是第幾名考取
了!老子一聽,便打開房門,一衝而出,大聲呵斥說:你為什麼不先說。他忘了
自己光著身子,連衣褲都還沒穿上呢!這個道理呀,中國古代的考試說來都很緊
張,看了過去好多的考試故事,那是假的從容。不管是真的從容還是假的從容,
都受《莊子》的影響非常大。
我們手裡拿的《莊子》這本書,分《內篇》《外篇》和《雜篇》,翻目錄一看
就知道,《內篇》只有柒篇。在學者們的考據中,認為《內篇》真正是莊子寫的,
《外篇》跟《雜篇》靠不住,認為是後世人假託莊子的各義亂加上的。《內篇》
是非常有名的,但是大傢不要忘記了,對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是《外篇》與《雜
篇》。做皇帝的帝王之術,軍事上的用兵之道等,真正能夠運用到《莊子》的,
歷代每一個大政治傢,乃至聰明的帝王,聰明的人物,都受了《外篇》的影響。
可以說,《外篇》是所有的謀略學的始祖。同時,《外篇》《雜篇》給我們人生的
啟發,修道的啟發也非常大。這個是要特別注意的。
《莊子》在中國文學中非常有名。下面我們開始研究《內篇》的第一篇,《逍
遙遊》。
在中國文化裡頭,逍遙這兩個字是莊子最先提出來的,莊子講的逍遙,不是
西門町那個逍遙池的意思,那是洗澡的地方;不過也許有一點取《莊子》裡逍遙
的意味。我們現在說人生要逍遙逍遙,這個逍遙常常是修道的人的理想,等於學
佛的人要求解脫。結果我們看修道的人,又吃素又守戒,又這樣又那樣,認為這
叫做道。看他一點都不逍遙,越看越苦。學佛修道要求逍遙解脫,人生既不逍遙
又不解脫,這個人生是很苦的。
《逍遙遊》,我們看了這個題目要特別注意,逍遙是逍遙,遊是遊,因為逍
遙了才可以遊,不逍遙不能遊。借用佛傢的觀念,人生解脫了,才能夠得遊戲三
昧,在人生的境界裡面遊戲。所以拿這個觀念講,什麼叫人生?我們可以作一個
答案:痛苦的累積叫人生。人生可以解脫痛苦,就一定得到逍遙自在。
我們現在首先要對《逍遙遊》做一個綱要,大傢要把握這個綱要。《逍遙遊》
全篇的內涵都指導著我們的方嚮。第一個主題,就是人生要“具見”,見地具備,
就是普通講的見解,再普通一點講,就是眼光、思想。一個沒有遠見的人,見解
都不行,要想成功一個事業,或是完善一個人生,是不可能的。所以莊子提出來
“具見”,具備見地,才能夠腳踏實地,從基本做起。因此後來的禪宗,首先講;
個人一定要“具見”,具備高遠的見地,見到道才能夠修道,不能見道還修個什
麼道。假如說我們見到了眼前有一塊黃金,然後想辦法把它拿起來,你沒有看到
黃金,在那裡瞎想有什麼用?所以莊子第一個提出,真正的要見道才能修道。換
句話說,人修道也好,作人也好,要真正地瞭解了人生,才能夠懂得人生。那麼
具個什麼見呢?《逍遙遊》就告訴我們:解脫的見。人生不要被物質的世界,不
要被現實的環境所困擾。假如是被物質世界、現實環境所困擾了,那麼人生的見
解已經不夠了。所以能夠具備了高遠的見解以後,那就不會被物質的世界所困擾,
不會被人生痛苦的環境困惑了,自然會超越,會升華。這一篇《逍遙遊》,它的
內涵就是如此。

世界上最高深的道理,同人的最深厚的感情一樣,語言文字是沒有辦法表達
的,不管什麼中文、英文、法文、日文,沒有辦法表達。語言文字如果能如實地
表達人的思想,那人與人之間就不會有誤會了。譬如怎麼表達哭,只有哭了才曉
得,就是這個道理。但是也有最高明的人,不能表達的東西,可以轉個彎來表達,
那就是用比喻來表達。所以世界上最高明的大宗教傢就善於用比喻,釋迦牟尼佛
最善於用比喻,如用蓮花的比喻等;耶穌也很會用比喻;莊子也常用比喻。因為
有時候不用比喻講不出來,譬如我們恭維一個人很漂亮:“你比楊貴妃還漂亮。”
楊貴妃究竟有多漂亮,大傢也沒有看到過。不過拿來比喻來說明漂亮的程度。所
以《逍遙遊》裡面有兩個大方嚮,在很多關鍵的地方用比喻,來告訴我們人生和
修養的方法。哪兩個大方嚮?
第一個方嚮告訴我們“物化”,這是中國文化中道傢的一個大標題。宇宙中
所有的生命,所有的一切外物,都是物理的物象變化,物與物之間互相在變化,
所以叫“物化”。譬如我們人也是,“物化”變出來的,一個男的,一個女的,
彼此有變化,就變了那麼多人;人生命活動中所需要的牛奶、面包、米飯、青菜、
香腸等,經過我們的胃的變化又變成了人的肉體;人所排洩的汗、口水,大小便,
又變成了肥料;肥料再變成萬物;一切萬物又互相變化,而且非變不可,沒有一
個東西是不變的,這個就是“物化”。在道傢的觀念裡,整個宇宙天地就是一個
大化學的鍋爐,我們只不過是裡面的“化”物,受“化”的一個小分子而已。要
如何把握那個能“化”,能“化”的是誰呢?把那個東西抓到了就得道了,就可
以逍遙了,不然我們終是被“化”的,受變化而變化,做不了變化之主,造化之
主。要把握住造化之主,才能夠超然於物外,超出了萬物的範圍以外,所以莊子
告訴我們“物化”的自在。那麼,莊子同時在這個觀念裡頭也告訴我們,人也是
萬物之一,人可以“自化”。如果明白了“具見”,見到了“道”的道理,我們
人可以“自化”,我們這個有限的生命可以變化成無限的生命,有限的功能可以
變化成無限的功能。第二個方嚮就告訴我們,真正的變化是什麼?人的變化,我
們人,可以把自己升華成超人。這個超人怎麼變呢?超人就在最平凡中變。我們
做到了《逍遙遊》這兩個要點,才真正達得到逍遙。
我們先從人的這個高度來討論。
我想在座諸位先生、同修讀過《莊子》,研究過《莊子》的很多,不過我報
告我的意見。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25
發表於 2017-5-30 19:46:58 |只看該作者
去看流星雨 發表於 2017-5-30 18:30  
我深思過這問題

哪吒是封神榜中的人物



夜叉盜取的佛牙好象不止一顆。至於是從帝釋處竊走的?還是從佛陀荼毗處盜取的?或是兼而有之?或是幻化增生的?不得而知。

  當時,韋馱和哪吒追上二夜叉,各自奪回了一枚佛牙。蜀鹿山人説,韋馱奉牙回了天庭,帝釋天在善見城供起佛牙,加封韋馱為伽藍護法菩薩,至今還全副武裝地守望着佛牙塔;哪吒不肯把佛牙交回天庭,而是一直在人間尋找一位值得託付的有道高僧,要交給他供養。最後發現唐朝的道宣律師,道風德行和持律戒行都堪稱當世第一,名聞天竺。哪吒於是託夢給道宣。

  長安城有一座西明寺,極是森嚴廣大,道宣律師就住在這裏。這天夜裏,道宣迷迷糊糊地,不知是醒是夢,走在寺院的路上,突感腳下踏空,好像有人馬上扶了一把,才沒有摔倒。道宣奇怪,定睛一看,原來是一位少年,忙施禮問訊:“何人深夜至此?”少年回答:“我是毗沙門天王之子哪吒,為護持佛法,擁護大和尚已久。”又説:“我寶掌一佛牙,頭目猶可捨棄,敢不奉獻給大和尚。”哪吒跪地,雙手捧佛牙,呈獻給道宣。道宣接過,抬頭不見了少年……
  若説是夢,佛牙卻真切地拿在手上!道宣覺得神異,把佛牙藏在一個盒子裏,殷勤供養,不敢稍慢。道宣供養佛牙,一直沒有人知道,到了他晚年,才把佛牙密授弟子文綱。文綱在崇聖寺建了一座東塔,供養佛牙。唐代宗聽説了,宣旨迎入宮中觀禮。此後,神授佛牙的事兒,就廣為人知了。

  有位入唐求法僧名叫圓仁,在長安城裏參加過崇聖寺的佛牙供養會。從二月八日到十五日,崇聖寺設無礙茶飯。十方僧俗都來吃,無人阻攔。左右街僧錄任會主,屬下寺院的僧人,都赴集到佛牙會上來。寺院準備的供品有:百種藥材、各色食品,珍異瓜果、時令鮮花。各種供品擺滿了樓閣廊道,多的不可勝計。
  佛牙在樓上的中庭,城中大德都聚集在樓上,隨喜讚歎。全城的人都趕來,禮拜供養佛牙。這時,供養人紛紛發願,大聲唱和:
  有人願意施捨一百石粳米、二十石粟米;有人願意無限供應油炸饊子;有人無限供應雜用錢;有人無限供應薄餅;有人願意供給大德高僧一應所需……
  這樣各各發願佈施,莊嚴盛會。發願的人太多了,擠不上樓去,就向樓上大把地撤錢,那錢就象下雨一樣,噼裏啪啦響個不停,落的滿地都是。

  圓仁在供養會上隨喜功德,登上佛牙樓,親眼見到佛牙,頂禮膜拜。
  宋朝初年,高昌國回鶻可汗派僧法淵,來到汴京,獻來一顆佛牙。宋太祖開始沒有太在意,誰知後宮的嬪妃,以及朝中大臣,都爭相供養,京城的百姓翹首以待,都期待瞻仰,沸沸揚揚。

  太祖詫異,佛牙竟有如此大的魅力!這時,僧錄提到陳武帝、隋文帝和唐朝“法獻佛牙”的故事。太祖也有意親自打造一個民眾崇拜的聖物。於是詔令僧錄司,要求選擇一顆著名的、有傳承的佛牙。
  僧錄司奏報:洛陽一家寺院裏,有一顆哪吒贈送道宣的、來自天上的高貴的佛牙!太祖很滿意,馬上迎取了。

  有人提起前朝的一件冏事兒,就發生在洛陽。説從印度來的一異僧,給唐明宗進獻了一顆“佛牙”。大臣趙鳳揚言:“都説佛牙砸不壞,不妨一試。”趙鳳手起斧落,立成碎片——假的!

  太祖也擔心有人懷疑。既然佛牙錘打不壞、火燒不焚,那就當眾驗證一下吧。找了幾個見證人,有公聊士大夫,也有僧道。
  在相國寺灌頂院,眾目睽睽之下,太祖將佛牙放在鐵砧上,親執一柄十來斤重的大鐵錘,重重一擊——不好!佛牙竟陷進鐵錘裏!眾人看呆了。太祖又把佛牙放進火爐裏,煅燒了好一會兒才取出來。眾人湊過去一看——完好如初!
  這是真的!大家驚歎。太祖彷彿聽到説他是真命天子一樣,十分得意。把佛牙放進一尊小銀塔裏。吩咐僧錄司詔示天下:這是一顆佛牙真身!佛牙供養在相國寺的法華院。

  太宗登基後,也在法華院當眾煅燒、驗證佛牙,然後移奉到新修的啟聖寺,專設供養。之後的一百二十多年,祖宗認定的這顆真身,一直供養在啟聖寺的佛牙堂。

  幾乎就在佛牙移奉啟聖寺的同時,一枚影身幻生了,仍然留在相國寺的法華院,接受着與真身同等規格的供養。這種現象在夜叉盜佛牙時就曾發生過,即所謂的“佛牙生舍利”或“真身幻影身”。

  後來,真宗把法華院的佛牙迎請到開寶寺塔下供養。迎請的當晚,有人説看到塔剎上放出一圈神祕的光。其實,真宗取走的佛牙,是太宗留下的影身。法華院隨後再幻生出一枚影身。

  有一年大旱,仁宗詔迎法華院的再生影身,入宮祈雨,結果大雨如注!於是打造了一座四門金殿,以象天宮,奉藏還寺。他還將數枚影身送到天下名山大剎,作為鎮寺之寶。

  英宗讓宰相監造了一通“佛牙贊”碑,記述歷朝供養法獻佛牙的事兒,立在大相國寺裏。佛牙贊碑文上説:五牙之來,要數道宣佛牙最神奇了。凡有所求,皆有感應,屢試不爽。

  後來,神宗多次供養佛牙祈雨。有一次,他讓一位日本來的和尚主法祈雨,結果大雨滂沱,神宗因此對他刮目相看——他就是成尋。
  熙寧五年十月,成尋請旨,要求參拜佛牙。神宗特許,派敕使陪同。他先到啟聖寺的佛牙堂,敕使打開一佛龕封簡,看到內有七寶塔,塔內有純金樓閣,閣內有純金筥,由十層各色綾綢包裹,內有純金小廚子,用三層紅綾包裹。打開最後一道,是一琉璃匣。成尋透過琉璃,看到銀蓮花座上的佛牙,長一寸三分。
  佛牙平時嚴密敕封,祕不示人。

  成尋一行又來到相國寺。在法華院,他看到一純金四門寶殿,殿內有純金寶閣、純金筥、純金廚子,層層相套,莊嚴一如啟聖寺,佛牙也完全一樣。金廚子有兩道敕封,是先帝和當今皇上加封的。敕使揭開封條,成尋透過琉璃,看到佛牙放光,激動地熱淚盈眶!雖是影身,卻也是皇帝敕封,與真身無異。

  宋人有筆記提到,相國寺的三門閣和資聖閣都有佛牙。不錯,開寶寺和相國寺還有許多影身,面向公眾開放。佛牙非一非異,只有供養人的不同而已。
  宋徽宗崇道抑佛,終將啟聖寺的佛牙流放大海。這顆來自天上的佛牙,也許重回了帝釋天處,也許進入了海龍王宮。

  真身消失,影身也都隨之幻滅了。蜀鹿山人説,當時五台山清涼寺裏,就有一顆宋仁宗欽賜的佛牙影身。金兵南下時,清涼寺毀於戰火。寺裏有個年輕的和尚叫善慧,心向故國,聽説宋朝恢復了對燕京的統治,就拜別恩師,獨懷影身,投奔宋土。善慧到達燕京後不久,再次被金人佔領,汴京也很快淪陷了。善慧無奈,避居西山。他把影身匆匆裝在一隻木匣裏,祕藏在一座舊塔中。
  隱息西域,看到中原佛牙現世的消息,不由想起那些佛牙的事兒。

  作者汪海波,中國宋史研究會會員、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26
發表於 2017-5-30 19:53:43 |只看該作者
去看流星雨 發表於 2017-5-30 18:30  
我深思過這問題

哪吒是封神榜中的人物

道宣律師與天人的問答......可參考看看,文長,我節錄一小段.....

宣律師感天侍傳
  余曾見晉太常于寶撰搜神錄述。晉故中牟令蘇韶。有才識。感冥中卒。乃晝見形
於其家。諸親故知友聞之並同集。飲噉言笑不異於人。或有問者。中牟在生。多諸賦
述。言出難尋。諸敘詞曰。運精氣兮離故形。神渺渺兮爽玄冥。歸北帝兮造酆京。崇
墉欝兮廓崢嶸。叔鳳闕兮詞帝庭。邇卜商兮室顏生。親大聖兮頌梁成。希吳季兮英嬰
明。抗清論兮風英英。敷花藻兮文粲榮。庶擢身兮登崑瀛。受福祚兮享千齡。餘多不
盡錄。初見其詞若存若亡。余見梁初江泌女誦出淨土大莊嚴等三十餘經。逮于即目上
有斯事。生緣有幸。近以今年二月末。數感天人。有若曾面。告余云。所著文翰。續
高僧傳。廣弘明集。裨助聖化。幽靈隨喜。無不贊悅。至於律部。抄錄疏儀。無足與
二。但於斷輕重物。少有疎失。斯非逾抑。惟譯者如何以王貴衣同於白衣俗服。相從
非重。乃至氍氀同法相量者亦在輕收。且王著貴衣。同比丘之三衣也。價直十萬者。
故曰貴衣。用以施僧。可同輕限。白衣外道之服斯本出家者絕之。三衣惟佛制。名著
者定得解脫故。白衣俗服佛嚴制斷。若有亡者並在重收。至於氍氀三衣相量同三衣也
。邊方開皮臥具。亦是三衣。條葉在外。柔毛在內。寒酷之國。佛開為道必至布鄉。
還非輕限。可改前迷。宜從後悟。如來在日。尚有後制廢前。何況於今不存迷悟之事
也。余問所從來。有一天來禮敬。敘喧涼已曰。弟子姓王。名璠。是大吳之蘭臺臣也
。會師初至建鄴。孫主即來許之。合感希有之瑞。為立非常之廟。于時天地神祇咸加
靈被。於三七日遂感舍利。吳主手執銅瓶寫銅槃內。舍利所衝槃即破裂。乃至火燒鎚
試俱不能損。闞澤張昱之徒。亦是天人護助。入其身中。令其神爽通敏。答對諧允。
今並在天上。弘護佛法為事。弟子是南天韋將軍下之使者。將軍事務極多。擁護三州
之佛法。有鬪諍陵危之事。無不躬往知喻。令附和南大欲即至。前事擁鬲不久當至。
且令弟子等共師。言散不久復有天來云。姓羅氏。蜀人也。言作蜀音。廣說律相。初
相見時如俗禮儀。敘述緣由多有次第。遂有忽忘。又一天來云。姓費氏。禮敬如前云
。弟子迦葉佛時。生在初天韋將軍下。諸天以貪欲醉。弟子以宿願力不戀天欲。清淨
梵行偏敬毘尼。韋將軍童真梵行。不受天欲。一王之下。有八將軍四王三十二將。周
四天下往還。護助諸出家人。四天下中北天一州少有佛法。餘三天下佛法大弘。然出
家人多犯禁戒少有如法。東西天下人少黠慧。煩惱難化。南方一洲雖多犯罪。化令從
P. 2
善。心易調伏。佛臨涅槃。親受付屬。並令守護。不使魔嬈。若不守護如是破戒。誰
有行我之法教者。故佛垂誡不敢不行。雖見毀禁愍而護之。若見一善。萬過不咎。事
等忘瑕。不存往失。且人中臭氣。上熏於空四十萬里。諸天清淨無不厭之。但以受佛
付屬令守護法。尚與人同止。諸天不敢不來。韋將軍三十二將之中最存弘護。多有魔
子魔女輕弄比丘。道力微者並為惑亂。將軍拪遑奔赴應機除剪。故有事至須往四王所
。時王見皆起。為韋將軍修童真行護正法故。弟子性樂戒律。如來一代所制毘尼。並
坐中聽受戒法。因問律中諸隱文義。無不決滯。然此東華三寶。素有海水石往往現多
。謂其靈而敬之。顧訪失由莫知投詣。遂因此緣。而便諮請。且泛文相。以理括之。
未曾博觀。不可以語也。余少樂多聞。希世拔俗之典籍。故搜神研神。冥祥冥報。旌
異述異。志怪錄幽。曾經閱之。故非疑慮。況佛希人之說。心進勇銳之文。護助形神
。守持城塔。事出前聞。非為徒說。後諸緣敘。並依出而疏之。初問佛事。益州成都
多寶石佛者。何代時像從地踊出。答蜀都元基青城山上。今之成都大海之地。昔迦葉
佛時。有人於西耳河造之。擬多寶佛全身相也。在西耳河鷲頭山寺。有成都人。往彼
興易。請像將還。至今多寶。寺處為海神蹋船所沒。初取像人。見請像將還。至今海
神子岸上遊行。謂是山芝遂殺之。因爾神嗔覆役人像俱溺同在一船。多寶佛舊在鷲山
寺。古基尚在。仍有一塔。常有光明。今向彼土。道由郎州。過三千餘里。方達西河
。河大闊。或百里五百里。中山洲亦有古寺經像。而無僧住。經同此文。時聞鍾聲。
百姓殷實。每年二時供養古塔。塔如戒壇三重。石砌上有覆釜。其數極多。彼土諸人
。但言神塚。每發光明。人以蔬食祭之。求福祚也。其地西去嶲州二千餘里。問去天
竺非遠。往往有至彼者云云
  至晉時。有僧於地見土墳出。隨除終不可平。後見坼開。復怪其爾。乃堀深丈餘
。獲像及人骨在船中。其髏骨肘脛悉麁大。數倍過今人。即迦葉佛時閻浮人壽二萬歲
時也。今時命促形小固其常然。初出之時牽曳難得。弟子化為老人。指撝方便須臾得
出。周滅法。暫隱還興。重更出之。蜀人但知其靈從地而出。亦不測其根原。見其花
趺有多寶字。因遂名為多寶佛。名多寶寺也。余問。多寶隷書出於三秦之代。如何迦
葉佛時已有神書也。答曰。秦李斯隷書。此乃近代遠承。隷書之興。興於古佛之世。
見今南州四面千有餘州。莊嚴閻浮一萬百有餘國。文字言音同。今唐國但以海路遼遠
。動數十萬里。譯者莫傳。故使此方封守株柱不足怪也。師不聞乎。梁顧野王。太學
之大博士也。周訪字源。出沒不定。故玉篇序云。有開春申君墓得其銘文。皆是隷字
。撿春申君。是周代六國同時隷文。則吞併之日也。此國篆隷諸書尚有茫昧。寧知迦
葉佛之事乎。非其耳目之所聞見也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28 07:44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