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1-1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9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95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教人物吳全節
吳全節出身於儒門,13歲時至龍虎山師從正一道張留孫,“得其秘法,祈禱輒應”。16歲出家為道士。至元二十四年,吳全節至京師大都,隨張留孫謁見元世祖,“遂留不歸”。
自此後五十年間,吳全節曆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元泰定帝、元天順帝、元文宗凡八朝。因其才氣橫溢,為人聰穎達悟,貞靜文雅,且善識為政大體,故受知于朝廷,成為重要心腹政治謀臣。
他在掌教前後,一如其師張留孫,參與宮廷政事,舉薦賢能,疏解朝臣之間的齟齬。特別是自金以來,孔子之嗣失統,吳全節於延皊(1314~1320)中力言於朝廷,遂以其五十四代孫孔思晦襲封衍聖公;元統(1333~1334)初,思晦卒,有乘間覬覦者,吳全節複言於朝,乃以思晦之子克堅襲封。另一方面,由他參與政治活動,既得元室之信任,又廣交大臣顯貴,為其玄教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
吳全節儒道兼修。其師張留孫在向皇帝奏對或與廷臣議論時,必曰:“臣留孫之弟子全節深知儒學,可備顧問。”元代大儒吳澄稱:“吳真人全節寄跡道家,遊意儒術,明粹開豁,超出流俗。”許有壬曾奉敕給吳全節的畫像寫讚語,其中有兩句:“人以(公)為仙,我以(公)為儒。”吳全節善詩,有詩文集《看雲錄》若干卷,《代祠稿》詩二百餘篇。吳澄贊其詩曰:“其詩如風雷振盪,如雲霞絢爛,如精金良玉,如長江大河。”(吳澄《吳閑閑宗師詩序》)李存謂其詩“和而莊,豐而安,婉而不曲,陳而不肆,其正始之遺音乎!”吳全節對道教各種方術兼收並蓄,他出身龍虎宗,熟知符籙齋醮,在燕京崇真宮期間,又向南宗道士陳可複學雷法,向東華派首領林靈真學道法,又向南宗道士趙淇學內丹。他鑒於靈寶齋法,授受既久,漸失宗旨,乃集諸家所傳,手為刪定,類為二十四門,總為十卷,題曰《靈寶玉鑒》。這是玄教道士僅有的一部道教著作。
來源:中國道教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