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時間 2006-10-20 最後登錄 2024-12-25 主題 查看 積分 336 閱讀權限 60 文章 421 相冊 0 日誌 0
狀態︰
離線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7-6-22 21:55 編輯
毛瑟C96(Broomhandle(掃把柄)Mauser / Mauser C96),又稱駁殼槍(聽說是取box音),是一種由毛瑟在1896年推出的半自動手槍,後經改進,推出了全自動/半自動可轉換型,因全自動型其槍套是一個可作為槍托的木製的盒子,所以在我國稱為「盒子炮」或「匣子槍」。另外在我國還有駁殼槍、快慢機、自來得、大鏡面等別稱。
VIDEO
javascript:;
毛瑟C96是由德國毛瑟兵工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次年正式生產,1939年毛瑟廠停止生產,共生產了約一百萬把毛瑟C96,其它國家仿製了約數百萬把。最初的毛瑟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Friedrich、Josef Feederle)利用工作空閒時間設計出來,後來毛瑟兵工廠的老闆卻為此槍申請了專利。毛瑟兵工廠生產毛瑟C96一直希望讓德國軍隊能裝備此槍,德國陸軍於一次大戰期間訂購了150,000支9公厘口徑俗稱「Red 9」的毛瑟C96,在戰爭結束前毛瑟兵工廠撥交了137,000支給德國陸軍,這是德國陸軍正式裝備此槍的唯一記錄。另外毛瑟C96以及改型、改款通過多種渠道流入我國,在民國初年由於國內槍械相對落後,毛瑟C96進入我國後,因為它射程遠、裝彈量大、射擊精準度相對較好,特別是M712 Schnellfeuer進入我國後,由於其單發、連發射擊可方便轉換、彈夾容彈量大、連發時火力猛,更是在我國贏得了極好的聲譽。此槍也有多種仿製品在國內生產,國民革命軍於抗日戰爭時期亦曾經大量使用此槍。在二戰期間,在共產黨控制的根據地甚至有外形與毛瑟C96相似,但內部結構、性能均相差極大的仿獵槍結構的「橛子」、「單打一」生產。
VIDEO
M712 Schnellfeuer是C96的全自動改良型,使用可拆式二十發大容量彈匣及可加裝槍托,全自動射擊時在50公尺到80公尺距離內可以形成猛烈的火力,所以又稱為衝鋒手槍或戰鬥手槍,也是世界上第一種量產型的衝鋒手槍。C96甚至在西班牙亦有仿製,稱為Astra Model 900。全自動的毛瑟手槍在國內又被稱為「快慢機」「20響」或「自來得」。
VIDEO
在20世紀初期,我國當處在內戰時期,對軍火需求量大。世界各國對我國實行槍枝禁運,但手槍不在禁運之列,且我國大陸地區各地軍閥割據,於是駁殼槍開始分兩個主要渠道流入我國,一是經過歐洲代理商──聯合公司賣給日本武器經銷商和貿易公司,然後由日本銷往我國,這一渠道在抗日戰爭爆發後中斷;二是通過上海的進出口貿易商將駁殼槍賣給我國。駁殼槍則成為各部隊軍官的首選槍種。共產黨也選配這種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