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7-21
- 最後登錄
- 2025-9-3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19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483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兩岸交流基地/關公故里 解州吸引海內外信眾朝拜
聯合新聞網 2017/10/06 08:00
解州是關公故里、關公文化的發源地和集散地,解州關帝廟文物保管所所長衛龍說:「在台灣,2300萬的人口中,基本上都是關老爺的信眾,台灣信眾朝拜關老爺的同時,也要尋根問祖,因此這裡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非常必要。」
關公,原名關羽,是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常平村人,出生於東漢桓帝延熹三年(西元160年)農曆六月廿四日,卒於獻帝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享年60歲。因19歲時為民除霸,避難河北涿州,後遇劉備、張飛,三人志向相投,結義起兵,共扶漢室大業。他的一生對國以忠,待人以義,處世以仁,作戰以勇,備受歷代官方的推崇和百姓的敬仰。
衛龍介紹,關公信仰的歷史脈絡長達1000多年,最早將關公作為神靈祭拜的是湖北荊州,「在發掘荊州古城時,發現一尊關老爺的像,當時人們將他當作城隍爺來祭拜。」唐代起,關公被封為軍神、戰神,宋代被封為武安王,明朝時被封協天大帝,到清代被稱為武聖人。他在儒家中被尊為「武聖」,佛教中被奉為「伽藍菩薩」,道教稱他為「天尊」,「可以說,關公文化是植根於儒家,升華於佛家,鼎盛於道家,認可於皇家,推廣於大家,這是中華民族奇特的文化現象。」
衛龍認為,關公文化及信仰,是中國歷朝歷代能人志士集體智慧的結晶;因此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對關公有無限的推崇與景仰。
衛龍表示,兩岸交流幾十年,兩岸關廟的交流至今沒有間斷。台灣的關公文化自明代由福建傳入,開始興盛,因而位於福建的東山關帝廟,也有台灣關公小祖廟之說;而福建關帝廟又是從山西傳入,因此,山西與台灣關帝廟其實是一脈相承。
來源:聯合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