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8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儒家為什麼後來被稱為儒教?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懇辭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發帖狂人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10-9 00:48:3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文最後由 絕對官僚 於 2019-9-12 12:02 編輯

儒家為什麼後來被稱為儒教?

孔子在世時,曾經從事過一項工作,就是在祭祀中擔任司禮樂官,這種職業被稱為「胥」。

《禮記·王制注》中說:「小胥,大胥」,「皆樂官屬也。」這個稱為「胥」的職業,之後被寫作「儒」。許慎《說文解字》中說:「儒,柔也。術士之稱。從人,需聲。」孔子的學說就是通過「克己復禮」而使「天下歸仁」,後來孔門即被稱為「儒家」。

孔子在世時,曾經從事過一項工作,就是在祭祀中擔任司禮樂官,這種職業被稱為「胥」。

《禮記·王制注》中說:「小胥,大胥」,「皆樂官屬也。」這個稱為「胥」的職業,之後被寫作「儒」。許慎《說文解字》中說:「儒,柔也。術士之稱。從人,需聲。」孔子的學說就是通過「克己復禮」而使「天下歸仁」,後來孔門即被稱為「儒家」。

從歷史淵源看,儒家實際上是脫胎於西周的「禮樂祭祀」,經過孔子的改革,把孔子前的儒家思想改革為春秋時期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的「人學」。今天我們所說的「儒家」,實際上是指經過孔子改革的「人學」的儒家。

其實,孔子的改革就是將儒家由宗教變成的倫理之學。但到了北周時,儒家呈現了向宗教復歸的傾向。當時已經出現了「三教」(指儒釋道三教)的說法。隋唐時期「三教」之說已很流行,唐朝國家慶典,詔「三教」辯論於朝廷,三教的精英都投入了很多精力。唐朝也出現了很多反對佛道的人,被蘇東坡成為「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就是其中的代表,足見三教關係之微妙。

自北宋起,儒家的哲學思想呈現出許多宗教化的趨勢。哲學與宗教雖然在一些人看來是一回事,但是其基本精神截然相反。有人玩笑說,所謂哲學,就是「在一個問題上問七個為什麼」。哲學就是讓人以理性主義的態度不斷懷疑,而宗教講求以直觀經驗的態度不斷信仰。在歷史上,雖然有的宗教很注重哲學,但是最終的目的是將哲學工具化,實現使人產生信仰的目的。

其中,程朱理學就是利用理性主義的哲學傳統把人引向一種信仰的。宋儒雖然也強調讀書人要善於懷疑,但是對於儒家思想的「忠」「孝」等核心概念,是絕對不允許懷疑的。甚至是以反傳統文明的明朝大儒王陽明,也不敢懷疑,「人是否要忠孝」等問題徹底成為了學術禁區。

同時,宋儒也提倡「存天理、滅人慾」的禁欲主義,所謂「君子以征忿窒慾。」甚至是宋儒中的翹楚朱熹本人,在面對小人當道時,也不是主動鬥爭,而是選擇做「遯翁」,所謂「假爾泰筮有常,假爾泰筮有常,某官姓名,今以某事云云,未知可否。爰質所疑於神於靈,吉凶得失,悔吝憂虞,惟爾有神,尚明告之。」朱熹深信,遇到疑惑應當以蓍草推演求告神明,得到來自上天的啟示。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儒家思想自董仲舒強調「天人感應」後,到宋朝主宰命運的是「天」,不是「人」。對待「天人之際」,最後屈人而順天。

除了基本精神的宗教化,在儀軌上,儒家也呈現出宗教化的趨勢。儒教信奉「天地君親師」,尊奉《十三經》,類似「王者祭天地,諸侯祭山川,卿大夫祭五祀,土庶人祭其先」的完整的祭祀體系,從中央到地方各州府縣都建立孔廟,小孩入學讀書,要對孔子牌位行跪拜禮,這個禮儀到魯迅幼年入學時還沒有改,可見其影響深遠。

孔子之前的「儒學」是禮儀祭祀之學,是宗教神學,孔子改革後的儒學是「人學」,北宋之後的「儒學」又復歸宗教神學,這或許因為「儒學」本身帶有一定的宗教基因,利瑪竇來華傳播天主教,採取「合儒」策略,實際上也說明了「儒學」的宗教基因。因此,儒教之說還是有一些道理的。

來源:每日頭條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系統通知:簽名被屏蔽。請速依下列順序辦理更新,1.退出系統;2.重新登入;3.更新資料。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4 20:45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