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4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新知] 來自海洋的氫能:奈米材料使光觸媒產氫更有效率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色瞇瞇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10-18 15:45:3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3
來自海洋的氫能:奈米材料使光觸媒產氫更有效率


從海水中製造氫氣的光觸媒(圖: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

氫氣被認為是未來能源的希望之一。如果能夠有效的利用海水,電解產生氫氣,那麼就能製造近乎源源不絕的燃料。但這項技術的瓶頸在於:使用電力或光催化的水解,其能源轉換率太差,結果反而得不償失。

而中央佛羅里達大學的奈米科技研究中心 (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s NanoScience Technology Center ) 的研究員楊陽 ( Yang Yang ), 提出了一種特殊奈米結構的光觸媒 ( photocatalyst ),正能夠解決這項問題。


光催化分解水

將水通電後,電子會與氫離子結合,產生氫氣。而光催化分解水則是另一個類似原理的手段。當太陽光中的光子,打到光觸媒半導體時, 其能量會激發電子,從不可導電的價帶激發至導帶。而這電子會與水分子發生還原反應,而製造出氫氣。此方法的問題在於,常用的光觸媒:二氧化鈦,進行光催化分解水時,因為接受的光子頻寬有限與材料表面的問題,而使反應活性不佳。

奈米結構

研究員找到一種方法,製造出光觸媒的合成材料解決此效率問題。他們發現,將二氧化鈦的表面以化學方法「蝕刻」上奈米結構的孔隙。並在表面鋪上一層僅有一個原子厚度的奈米薄膜:二硫化鉬。藉由調整表面薄膜中,硫原子的空缺密度, 能夠使光觸媒接受更大的光子頻寬:從可見紫外光 ( ultraviolet-visible ) 到近紅外光 ( near-infrared light ), 使得光催化水解的效率提升將近 2 倍

未來應用

奈米材料在許多領域皆發展出了新的科學運用。但是最大的問題是,由於奈米材料的製造精準度要求高,所以還無法商業化製造。包括此項新的光觸媒材料,也正面對這項所有奈米材料的問題。

但氫氣作為未來能源燃料的地位依舊存在,正如楊博士提到:「以氫氣作為太陽能產出的能源,會比太陽發電來的有效率。因為氫氣比起電力,更方便儲存與運送」。其研究也正在解決如何大規模製造的問題。


明日科學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公平正義世間有愛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2 01:1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