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7-11-10
- 最後登錄
- 2023-9-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
- 閱讀權限
- 20
- 文章
- 3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昏暗中,幽微燭火照映著每個人幸福的臉龐,壽星或者主角閉眼許下願望,接著深吸一口氣,在眾人祝福下吹熄蠟燭。燈光再亮,取下蠟燭,大家歡樂吃蛋糕。
然而,最近傳出有國外研究發現,吹蠟燭竟會讓蛋糕的細菌量暴增14倍;甚至有國內醫師提出,如果壽星是幽門螺旋桿菌帶菌者,吹蠟燭不小心噴濺口水,其他人恐怕也把幽門螺旋桿菌吃下肚。
肝膽腸胃科醫師楊聰鎰認為,這篇研究只是顯示人們吹的每一口氣可能含有不同細菌,也就是口腔內的正常細菌,並不一定是致病菌。研究者也認為,這個結果在臨床上不一定有重大意義。
(吹蠟燭也可能散布幽門螺旋桿菌。圖片來源:日本藤田保健衛生大學堤寬教授)
吹蠟燭可能傳染飛沫、類飛沫、口水裡的病菌?
南投醫院感染科主任廖嘉宏表示,要達成病菌傳染必須有幾個要件:第一,必須有人被感染,而且帶有一定的菌量,同時出現症狀,如嘔吐、胃食道逆流或呼吸道症狀等,導致口腔帶有病菌;第二,密切與其他人接觸;第三,吸入或食入被感染者藉由飛沫途徑傳染病菌的食物。
因此,如果接觸或吸入一些唾沫、口腔裡的東西散布空氣中,或者間接接觸沾附其他物品的飛沫,可能導致傳染的病菌主要有三大類:
1.飛沫傳染的疾病:呼吸道為主,包括流感、一般感冒等,被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時,唾沫或飛沫可能帶有病毒,下一個人接觸後再接觸自己的口鼻,就會導致感染。
2.消化道的疾病及類飛沬的傳染:幽門螺旋桿菌就是消化道的病菌,但過去偵測到在口腔或唾沫之中也可以培養出幽門螺旋桿菌的存在。所以除了糞口傳染,口對口也可能傳染幽門螺旋桿菌,例如親吻、一起吃東西。
其他如諾羅病毒也是消化道的病毒,但嘔吐的穢物或口水也可能帶有這種病毒而傳染給別人,所以常常一人拉肚子,全家也跟著拉肚子。
3.存在唾液裡的病毒:例如常聽到的「親吻病」(如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原本就存在唾液裡的病毒,通常在密切親吻、接觸後被傳播,容易導致小孩與大人親吻後,持續發燒、黃疸、肝炎。
(幽門螺旋桿菌可能導致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嚴重甚至到消化性潰瘍或胃癌。圖片來源:康健雜誌)
幽門螺旋桿菌,可能提高消化性潰瘍、胃癌機會
幽門螺旋桿菌之所以讓人聞之色變,在於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列為重要的致癌因子。例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再嚴重甚至到消化性潰瘍或胃癌,廖嘉宏指出。
過去有統計認為,台灣大約一半的成年人可能感染過幽門螺旋桿菌,只是有些人不一定出現症狀。廖嘉宏推測,可能與國人習慣吃合菜、眾筷齊攪互沾唾液,以及照養小孩的方式有關,導致從小就體內帶有這些病菌;只是某些人可能菌量不多,或生活作息、體質較佳,不一定會發病。
廖嘉宏建議,只要帶有這個病菌就要接受治療,因為它會一直存在體內,長期間導致潰瘍和癌症的機會增加。
標準療法是三合一,胃藥+兩種抗生素,進行10~14天療程,一個月後再做測試,檢測是否還有幽門螺旋桿菌。
(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更重要是注重衛生習慣,盡量使用公筷母匙。圖片來源:呂恩賜)
預防幽門螺旋桿菌,從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開始
不過,難道就不能再吹蠟燭了嗎?醫師們倒不這麼認為。
楊聰鎰表示,即使吹蠟燭者帶有幽門螺旋桿菌,正常吹蠟燭的情況下也不可能吐出很多口水,散布幽門螺旋桿菌的機會可能不到一成,就像摸硬幣時可能碰觸到細菌一樣,其實不必太過恐慌。
發表在醫學雜誌的正式研究曾發現,16名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受試者,他們的嘔吐物均測出含幽門螺旋桿菌,3成以上的人在嘔吐時的空氣中含有幽門螺旋桿菌;而嘔吐時的唾液,5成以上受試者測出幽門螺旋桿菌,但平常的唾液僅1成以上的人被測出含有幽門螺旋桿菌。
更好的預防方法應該是,盡量使用公筷母匙、大人不需要把食物嚼細後給嬰幼兒吃;如果已經知道自己生病、出現症狀,就不要與他人密切接觸,這時也不要再吹蠟燭。如果是一般人,倒不必為此而不吹蠟燭,壞了氣氛和興致。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6131&fullpage=tru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