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
- 最後登錄
- 2023-3-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0154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7091
- 相冊
- 0
- 日誌
- 5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第五次元 於 2019-4-22 17:01 編輯
唐朝,是一個文化發達到鼎盛的朝代,無數在文學、藝術、宗教領域內的巨擘都出於唐朝,觀看眾多流傳下來的唐詩,多事的後人將唐詩分成浪漫派、田園山水派、社會寫實派 和邊塞風光派 四類。詩人,總是易感的,有感而發的詩文從不拘於一格或一派,每一位也都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也許因為個性、家世、際遇不同,這些抒情寫實的詩文也有適不適性的差別,適性的就比較突出偏重,也許就給後人造成甚麼派別的偏見。
唐朝的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三位詩人,一向為世人稱道,年青時國文選讀了那些已經忘記了,不過這三位詩人的名字可是深入人心,至於被推崇的原因那時的我實在不明白。我只知道背過滿紙沉痛悲涼的"春望",詞句內的心驚無助撲面而來,所以我一向不喜歡杜甫的詩。
年青的時候喜歡長恨歌曾背過一陣子,我想那時喜歡的是文裡面感人的愛情故事,對於李白的詩也不過是挑著喜歡的背,甚麼黃河之水天上來,高堂明鏡悲白髮,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斯人已隨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純粹是一種為賦新辭強說愁的情懷,等到出社會種種責任加身後,這些莫名的情懷也顧不上了。
極至年歲老大閒賦在家多年後,才有慢慢拾起文字,體會文章文辭間的意境,臆測作者的心境和情緒。挾著個人的經歷,再讀各大家流傳為人稱道的詩作,有時還真有心戚戚焉的感受。
前一陣子看了一本世一書局編纂的名為"李白.杜甫.白居易詩選"的書,編輯對三人的生平有大致的敘述,對三人的作品也有大致的介紹和解析,我才明白一個人的文章風格和個人的環境、背景、遭遇、天賦、個性有關,也受這些因素的影響。三人之中以杜甫的際遇最為坎坷,好像生平中吃飽的日子都不多,連兒子都給餓死了,最後也是餓過頭後大啖食物消化不良死了,頗令人噓唏。
杜甫還是一個有傳統儒家思想的人,一板一眼忠厚木訥的個性與唐人風流自由的個性不符,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是寂寞的,所以杜甫的詩作裡少見李白那種放浪不羈無拘束的風骨,描寫生活的遣詞用字,批評嘲諷時政的譬喻對比總是嚴肅沉重的,詩中充滿了對生活和四周環境的憤憤與不甘。
李白算是得天獨厚,生長的環境本就富庶,天賦好博學強記,因為家境好養成不羈的習性,行俠仗義一擲千金,才華橫溢口才便給,是很讓人欣賞或喜歡結交的人。可惜天才是寂寞的,李白的問題是不認份,總嚮往老莊的意境,自詡是大鵬也想要一飛萬里,崇拜神話中的神人能釣一條魚讓天下人吃一年,幻想著自己也能像神人一樣輕而易舉就能濟世救民,殊不知無論神話還是老莊思想都不和當時的時代的潮流。天子是欣賞他的風流才華,但是他的治國理想卻不是實際的,也被他過盛的風流才華掩蓋,偏偏他又恃才傲物,也難怪在老年疾病殘身時心灰意冷,最終還是去跟月亮作伴了。無論是瑤臺月下逢,還是相期邈雲漢,總之,李白一輩子的"功成、名遂、身退"的理想都沒能實現,但是誰知道呢,也許終究身還是退了。
看李白的詩總能感覺樸面而來的清新、靈動,像慧黠的少女,溫婉和順的少婦,對酒放歌的少年,狂放不羈的俠士,詩中典故譬喻太多,沒有同樣的學問理解不了李白的意境所指,從某個角度來說,李白的詩也不好讀的。
在李杜死後才出生的白居易,家世剛好介於李杜之間,生活不好但也不至於無以蔽衣,而那時的唐朝已經從繁華開始衰敗,從極盛走向衰亡,但是相對的也是一個動亂後偏安的時代,所以白居易的詩比較平滑樸實,寫景敘事遣詞用字還真稱的上一個平易近人,是三人中最容易讀的。
與李杜二位比起來,白居易的個性也最平和,同樣聰明有才華,仕途不得志,同樣放情詩酒,但是白居易能夠認份,不可為就退而隱,與手足、友好同居以詩酒自於,即使已經中風仍然不以為意,一直活到75歲,如果要派他個"醉生夢死"的評語,我倒是覺得這樣的醉生夢死卻也豁達幸福。
|
-
總評分: SOGO幣 + 4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