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1-1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8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96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援佛歸儒的天理論
周子的「無極而太極」和「三教融合」是宋朝儒學的一大特色,當時的學者,本是為了運用儒家學說來挽救世道人心。可惜苦於儒學缺乏哲學上的推理系統,這是外來宗教乘虛滲入的主因。所以提出了孔子的「仁」、孟子的「義」、中庸的「誠」、大學的「德」,更以大學的「格物窮理」來思考。佛道方面,則擷取其精粹、放棄其糟粕,擬使往聖先賢的精神復活。主張天命、天理、天道之存在,認為憑誠意、正心、天命之性,人就能和上天相參,形成了新興的「性理」之學。而成為後來一貫道創設的立論依據,應該是理學家們始料未及的。民國二十六年出版的《一貫道疑問解答》闡述「道」和「一貫道」的問題有這樣的述說:
一貫道者:其意甚深,其理至妙;簡而言之,「一」:即是無極之真,先天之妙,至神至明,亦名之曰「理」。「貫」:即貫徹一切之意,由無貫有,由始貫終之無極至理。因此「理」貫徹天地萬物,而天地萬物各具此理,故曰「一貫」。所謂「道」者:路也,亦即理也。萬事萬物莫不有是路,亦莫不有是理。合乎理者,即合乎道。違於理者,必背乎道。故「一貫道」者:合而言之,則是:貫徹天地萬物、萬事萬類之無極真理。亦即是貫通天地、古今中外,普救眾生之光明大道。行於大道,則能返還至善。行於邪途,則必淪墮重劫。總之:天地萬物,末有出乎一貫之道者。故孔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在學理上說,「道」和「理」本來是有些分別的。「道」是行為的原則,「理」是存有的理由。但一貫道站在形而上的立場,已經把它們通用了。一貫道十五代祖王覺一祖師在《大學解》曾說:「理者,無極之真也。未有天地,先有此理;天地窮盡,此理優生天地。未有此身,先有此性;此身既逝,而此性仍在。」王祖師更把「理」、「性」、「道」三者連結起來,為吾今日一貫道信仰者奉為圭桌。
來源:一貫道寶光建德資訊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