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3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保健常識] 拔牙矯正不簡單!牙齒與身體間的密切關聯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12-15 07:10:4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記者 李嘉嘉

(優活健康網記者李嘉嘉/編輯整理)牙齒矯正是否拔牙,傳統上,牙醫師會依據牙齒是否有足夠排列空間決定。顎骨大小足夠與上下顎骨相對位置適當,就可提供牙齒足夠排列空間,及合適上下排牙齒的咬合對合;如果顎骨狹窄,牙齒排列被迫凌亂,甚至會出現暴牙、小下巴或戽斗狀況。在無法擴充空間情況下,傳統做法只好拔掉幾顆牙齒,創造空間,讓牙齒凌亂問題可以解決。不過愈來愈多人不想犧牲健全牙齒,如果有辦法擴充空間,就希望不要犧牲任何一顆牙齒。
傳統拔牙矯正,可能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

首先傳統矯正做法,顎骨大小與位置,常常是矯正醫師決定拔牙或不拔牙的關鍵。面對狹小顎骨、或是不理想上下顎骨相對位置,為獲得理想臉型,通常只好妥協,以拔除牙齒方式,讓較少數量牙齒得以在空間狹小顎骨上排列整齊,甚至透過特別拔牙方式,讓上下顎骨相對位置不理想狀況,稍獲改善。只是,在看起來一切美好的安排下,卻可能隱藏著一些危機。

拔除小臼齒後,上顎骨易變窄,上顎骨隨年齡增長有變小趨勢,拔除牙齒做矯正,等於提早讓上顎骨窄化。一來易讓鼻道變得狹窄,二來可能因上門牙後退,讓下排接觸的下門牙被導引,易造成下巴往後移動,舌頭活動空間受到更多限制,甚至因下顎骨往後移動,讓顳顎關節受壓迫而出現不適症狀。雖牙齒排列整齊,或暴牙狀況改善,但易壓迫咽喉氣道空間,長期影響呼吸能力,甚至可能造成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



牙齒與身體器官的對應

有研究指出,牙齒與身體器官間有著密切關聯。一旦有牙周疾病、蛀牙蛀到神經、填補過銀粉,甚至被拔除,都可能對相應器官造成影響。您可能想問:有這麼嚴重嗎?不妨試試以下簡單實驗,這是根據應用肌動力學肌力測試與牙齒對應器官研究所做對應。



■單手平舉啞鈴

1.找出適合自己的重量,例如二公斤或是三公斤的啞鈴。

2.用手指著有症狀牙齒,平舉啞鈴。蛀牙、填補過銀粉、做過根管治療的牙齒,甚至已經被拔除牙齒的位置,一般會覺得啞鈴舉起來比較吃力。

3.如果啞鈴舉起來比較吃力,查一下對應器官,例如上排第一大臼齒對應器官為胃。

4.用手指著相對應器官例如胃,再平舉啞鈴,會覺得啞鈴舉起來比較吃力。



為了測兩者相關性,可以在對應器官皮膚表面用手揉揉,約二十次後,再平舉啞鈴,可以發現啞鈴比較容易舉起。牙齒與對應的器官之間像是有連通管一樣,能量能互相傳遞:牙齒能量增加時,器官能量減少;器官能量增加時,牙齒能量降低,非常神奇有趣。

(本圖文摘自/矯正可以不拔牙/時報出版)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3 03:4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