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16
- 最後登錄
- 2025-9-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8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08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生命的源泉──中道思想的介說(四)
中道思想的根據與淵源,可以分成儒家與佛家的中道思想二方面來談。儒家中道思想的第一個根據是《尚書‧大禹謨》中所談:「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中庸》也講:「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有喜怒哀樂,始終無法調伏,如果我們想要將之轉化成清淨心、不動心、智慧心、慈悲心、無漏心,那就必須在喜怒哀樂未發之際,不但不起惡念,連善念也不生,保持當下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處處作主,這就是中道。
《大學》也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白我們每個人本具的性德,即是中道。唐朝韓愈《師說》亦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當一個好的老師必須具備這三個條件,其所傳的道就是中道。國父孫中山先生是革命家,也是宗教家,他對於中道非常有研究,並曾提到:「余之革命,在繼承中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相繼不絕之道統。」這就證明,無論從那個角度來講,中道都是非常重要的。《論語》云:「朝聞道,夕死可矣。」體悟到這念心,就是找到生命的源泉;契悟到中道,我們的生命就能超越生死,是無窮無盡的。(中台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