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9-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動念即是生淨土時。言動念者。乃垂終得見三寶。與夫見光見華等。
一有所見。便名動念。非妄念之念也。雖在此土得見。已是華池受生之時。
故曰實非遠也。又般舟經。明眾生有三力。故得見彌陀。一者、三昧力。
即論中所明是也。二者、佛力。四十八願。經云。設我成佛。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三者、本功德力。
此有二義。一者、眾生自無始來。曾有念佛求生淨土種子。當時未生。
今種已熟。應得往生。二者、眾生心性。本具塵剎。雖十萬億之遙。
無非性具。即性體性量。如帝網之一珠。影含眾珠。如大海之一浪。
具全潮體。非但互具。亦乃互即。故四明云。若心性不具塵剎。
則生無感見之功。佛無應現之理也。
○四、釋極樂
《疏》梵語須摩提。此云安養。或云清泰。又云極樂者。猶言最勝也。
《鈔》安養者。對娑婆八苦交煎。所養者非安也。清泰者。對娑婆五濁惡世。
所處者非泰也。極樂者。對娑婆眾苦之劇。所受者非樂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