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9-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次、釋義
《疏》以五濁輕重。而分淨穢。娑婆五濁重。故兼四惡趣。輪迴不息。
安養五濁輕。故惟有人天。皆得不退。故名極樂。
《鈔》以五濁下。標。娑婆下。釋。一往言之。娑婆眾生。以五濁之因重。
故名同居穢。是故感報兼四惡趣。此由煩惱濁中五鈍使。隨其強者。而牽生四趣。
人天既由戒善。故煩惱稍輕。安養五濁輕者。由在娑婆。專修淨業。輕于五濁。
故得往生極樂。受人天報。況至彼邦。塵境輕清。不生煩惱。故雖人天。皆得不退。
故名極樂。再往言之。極樂國土。亦分淨穢。如觀經九品。大本三輩。品位既分高下。
所見亦自不同。故妙宗鈔云。初五濁輕。為同居淨者。此淨甚通。須知別意。如戒善者。
四教凡位。皆悉能令五濁輕薄。感同居淨。而圓觀輕濁。感同居淨。依正最淨。
如經中說。地觀已去。一一相狀。比于餘經。修眾善行。感安養土。其相天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