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
- 最後登錄
- 2023-3-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0154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7091
- 相冊
- 0
- 日誌
- 5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第五次元 於 2018-3-15 15:46 編輯
據傳說中國字是倉頡根據六個ˋ意象(六書)創造出來的,其成就直可驚天地泣鬼神。也是啦,如果只有象形一項,那麼會有很多字不是無法表達意義出來,就是無法表達,例如被稱名聖書體的古埃及象形文字,我曾稍稍翻閱了一下介紹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書籍,在古埃及象形文字裡還分與生活有關和與自然風土有關,因此更深意象的文字必定無法化為象形。即便如此,文字的圖形複雜還有意象的體會(據說是能與神直接溝通的大祭司才能得知的),難怪除了大祭司以外都不能解釋,也只有神職人員認識。
古埃及聖書體
文字,是記錄歷史的工具,語言是延續歷史的媒介,圖畫(某種層面上來說也是象形文字的一種)是敘述歷史的輔具,但是語言會隨著敘述的人有所遺忘或混入個人臆想,聽的人有所遺漏,扭曲了真實性,圖畫又囿限於空間、表達事物,讓想表達的意涵隨時間而模糊不清。唯有文字能跳脫時空的限制,既能敘述清楚又能忠於事實,雖然"事實"這點還是令人懷疑有待商榷,不過畢竟比起前兩者要靠譜多了,而且除了被官方正式保存下來的正史外,再多找些如野史之類的資料,也多少能拼湊還原出一個真相。
不過文字終究不能和語言脫節,畢竟它的起源是語言,唯有和大眾語言掛勾才有延續的可能性,神權固然位於頂階讓人尊崇,不過不食人間煙火的神哪敵的過底層龐大汲汲苟活的群眾,當不知敬神的野蠻人佔領了文明人的土地後,哪會尊敬那對征戰無助益的神(真那麼厲害就不會被打敗了對吧!),平民大眾的需要沒那麼複雜,於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聖書體)最終無法流傳只剩一個空名了。
在文字史上,從和語言無關的表形文字,過渡到以圖像結合語言的表意文字,最終發展到完全的表音符號文字。我私下以為表意文字只是表形文字的延伸,真正的表形文字例如甲骨文的數目絕對不多,大多數的文字如聖書體、揳形文、馬雅文,漢字的金文都屬於表意文字。至於表音文字則是久處被規範環境下缺乏想像意念下創造的產物,而思想活潑自由的中國人,卻創造出世界唯一一種意音文字。
漢字的結構結合了形、音、意,形能隨音意變化,字同形義也能因意而變易(句首句尾物不同,輔助虛詞),甚至連音也也變易(破音字),經過幾千年的變遷,所以要探知漢字的真義愈來愈難,形成漢字是目前最難學習的文字。正因為漢字結合形音意,中國人的書法也各具形態,例如簪花小楷每個字都有如一朵花,更因所書文字含有書寫人的意而自成一家,這是漢字的特色。
當然我不是說別的文字只有單純一義,但這些文字頂多根據用法分成幾種,但絕不ˊ像漢字有時必須顛倒來看才更竟義。漢字也可合體書寫,合體的字兼具美與意境並且毫不影響其他人的理解。
自從胡適提倡新生活運動,因為要與世界接軌,中國文字也逐漸走向符號象徵,簡體字固然簡單意書寫,但是字義卻有些混淆不清,習慣繁體字的現代青年,雖然看不懂簡體字,但是也習慣了速度,很難有耐性去探究文字的深意,當有人(尤其是老人)試圖用另一種解釋時常被嗆過時了,文字和語言也常隨己意解讀和表達,例如"嫑"這個字就是個將不要兩字合起來唸ㄅㄧㄠˊˊ 的方言,又被大眾故意唸成不要不要的來耍酷,語、文兩者已經逐漸分開,未來漢字會不會也像聖書體一樣成為歷史也未可知。
|
-
總評分: SOGO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