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23|回覆: 0

[轉貼勵志] 成長自己,成就他人 [複製連結]

Rank: 7Rank: 7Rank: 7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8-3-12 20:11:07 |顯示全部樓層
有些人行事散漫馬虎,覺得小小的錯誤,無傷大雅,也不見得需為此負責。但是,久而久之,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便會在意識中形成很不好的慣性。一旦如此,這種人生會愈走愈辛苦。反之,多做自利利人的事,負起責任,不斷自我訓練再訓練,也會練就好的慣性,那麼這種人的生命去向便與前者截然不同。所以說要不斷鍛鍊自己、成長自己;至於貢獻,事無大小,盡力而為就是了。
---------------------------------------------------------
摘錄自《歡喜看生死》生命的意義
文/聖嚴法師

成長自己,成就他人

問:從這個觀點,您認為生命的意義何在?

答:不斷地學習、奉獻;使自己成長,並成就他人。

問:「成就他人」的內涵是什麼?要做到什麼地步才算成就了他人?

答:我們的著力點,離不開時、空兩個因素。空間是我們身處的大環境,而時間上,也離不開過去和未來。由這兩個因素觀察,人不是孤立的;只有單獨個體存在時,不但不會進步,而且危險。不要以為只有一個人,就能享有最大的自由,殊不知危機很可能從四面八方潛湧而來。許多動物、昆蟲都是群居的,道理如此。

其實,我們貢獻他人的時候,獲利最多的往往是自己,這好比身陷危境時你只求自救,就算安全了,卻不知前面還有什麼危險正等著你,以你一人之力,難以應付這些潛藏的危機;但如果你自救之後,再去救了一群人脫險,縱然危機四伏,靠著眾人的智慧和力量便能應付,自己也能得到真正的安全。

在實踐上觀察,有些人行事散漫馬虎,覺得小小的錯誤,無傷大雅,也不見得需為此負責。但是,久而久之,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便會在意識中形成很不好的慣性。一旦如此,這種人生會愈走愈辛苦。反之,多做自利利人的事,負起責任,不斷自我訓練再訓練,也會練就好的慣性,那麼這種人的生命去向便與前者截然不同。所以說要不斷鍛鍊自己、成長自己;至於貢獻,事無大小,盡力而為就是了。因而「成就他人」是無法表列、明定規格的;心裡常想著幫助他人,就是對自我成長的良好訓練,也就能夠成就他人。

問:師父剛提到「以他為我」的重要,這令我想起一則故事。從前有位師父,他也說過要隨順眾生,有人要他站,他就站;有人要他坐,他就坐。雖然這位師父只是舉例,但是對一般人而言,也許一方面難以想像把「我」全部放掉,是什麼樣的境界;二方面社會環境日益多元及複雜,可能有些時候,「他」方會彼此衝突、矛盾。例如父母之間、子女、兄弟姊妹和朋友之間的意見、期望不相同,那該怎麼辦?若以那位法師的例子來說,要是同時間,有一個人要他站、有一個人要他坐,他到底該站還是坐呢?

答:隨順眾生的意思不是隨波逐流,也不等於沒有原則地盲目服從,而是要以智慧及慈悲的尺度來權衡輕重。凡是有益於己也有助於人的,那就可以照著對方的吩咐去做;凡是有益於人而無損於己的,都當從善如流;凡是有大益於人而有小損於己的,也當全力以赴;凡是無益於己又無益於人的,當然不能照辦了。如果遇到蠻不講理的人,他叫你站而你不站,就會立即受到傷害,你最好不用逞強,還是學著那位出家人的忍辱行吧!

問:這一、二十年間,受到各種因素的刺激,台灣社會變化很大,許多價值觀正在解構、重組,各種意見、觀點紛陳。其中有一種人生態度在年輕人身上廣為流行,就是愛自己多一點、對自己好一點。這大概是他們認為的「健康的自私」吧!因為把自己弄好了,條件比較好了,才可以付出;否則每個人體力、財力、能力、資源都有限,如果什麼都只為別人,可能到最後透支了,自己先垮了。這種看法跟「五蘊非我」有牴觸嗎?

答:這種思想多半是受西方人的影響。中國儒家傳統上講仁、愛、忠、恕、責任;而西方的價值體系多由自我出發,行事上,他們一定考慮權利、義務,我是納稅人,那麼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好處。美國歷任總統也常說,他們為了美國長遠的利益,必須援助第三世界國家。雖然東西拿出去給其他國家,但最終還是為了美國。所以,雖然從自我出發,但最後對個人和社群、國家,甚至國際都有好處,這是他們的文化模式。

這樣錯了嗎?不盡然,有它的道理存在。中國古代思想家楊朱說過,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看似自私,但楊朱說,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管好了,照顧好了,那麼天下還有誰需要別人幫助呢?就如佛教講的解脫、成佛,也是一種自利,希望修習而得開悟,自利利他,推己及人,都是這樣講的。原則及邏輯上是沒錯的。問題是,很多人相信「自利利人」這句話的前兩個字、奉行前兩個字,卻忽略了後兩個字的意義。

現代社會是經濟、消費社會,偶爾為自己買件好衣裳、吃頓大餐、外出旅遊,這是休閒,就像工作了五天,就得休息一、二天一樣;生活的確需要調劑,既可紓解壓力,讓孩子歡喜,家庭也和樂。但若打腫臉充胖子,人家有你也一定要有,為了這些休閒、消費而入不敷出就不好了;太著重自我感官之娛樂或只強調愛自己,忘了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奉獻,就顛倒了。就像我們睡覺,是為了恢復體力,讓心、腦休息,沉澱、消化,再繼續明天的工作,不能把睡覺看成目的,它只是個方法。

現在我們提倡以他為我,以「他」為中心,為了能利他,我必須不斷進修;如此一來,反而成長了自己,這就是「利人便是利己」的道理。我們觀察每個人的學習過程,大概在二到三歲期間,都有一段自我中心非常強烈的時候,甚至會強到想指揮父母、影響家裡的作息時間等等,爸媽「不聽話」,就一哭二鬧發脾氣。

之後,從各種學習管道中,孩子逐漸長大,也都伴隨著把「我」變小的過程,不斷地從非常自我,進而體會他人的自我,反省自我、檢點自我、充實自我、成長自我。

我自己也是這樣,現學現賣;看藝術展覽,瞭解電腦,也聽聽別人介紹網路,然後融入自己的思想體系,再與人交談時就容易契合,不至於與社會脫節。我說自己像個發貨站,人家需要什麼,我就去學(進貨),然後再分派出去給人。我究竟學些什麼?當然是以佛教思想為引導、規範,我是不會去學以傷害一批眾生來助益另一批眾生。所以,每個人的學習方向,都應有一個思想指導、有個範圍。

問:人的成長過程中,的確有一個層面是學習從有我到無我,同時也學習如何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如果在社會上與人意見不同,這種情況在職業生涯中也很常見,有時和上司或與同事看法、做法分歧,甚而引發衝突,這是有我,還是無我?

答:這也因人、因時而異。如果是因為自我中心,個人善惡、利害而引發衝突,那是有我,煩惱的我。相對的無我不是沒有思想、沒有意見,沒有獨立的思考能力;而是不以一己的喜怒哀樂、利害得失與人計較。在職場上,你是站在企業的立場,提出你認為比較好的方法、策略、步驟,那是為「他」,當然應該說出你的意見,讓大家參考,至於是否被採納,就不必太在意、煩惱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3-29 01:2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