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15|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與討論] [複製連結]

Rank: 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3-16 17:54:2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談完了「道」,再來談「禪」。

這些都是很大的課題,學界所論均為思想的流轉,這是很無奈的, 因為承載「空、假」思維的文字已經不存在了,而當承載「思想」 的「文字」本身就是一個「假」的論述場域時,任何論述「空」 的思想就顯得牽強;這就是「禪學」以「不立文字」來破除「假」 的論述場域、卻以之迴盪「空」的思想境地之因,只不過「禪學」 的大破大立非常徹底,使得整個「大乘佛學」都不得論述,是曰「 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但是其實這裏所論為「戰」、不為「禪」, 是以「戰」為「禪」的實踐,卻不能論「禪」的思想本質。

「禪、戰」的論述其實就是《易經》的「乾、坤」內涵,以「乾」 為創造本體,「坤」為創造的實踐故;換句話說,「禪」 是不能論述的,能論述的為「戰」,但因支撐這些論述的「 形象文字」已經不存在了,所以左說右說,說了一千多年,還在「 禪、戰」之間打轉,是曰「龍戰於野」,而以「禪、戰」來論「乾、 坤」,則不能不說是「中國哲學思想發展史」上的一大祕辛。

奇怪的是,緊接著唐朝而承接了「禪學」的「宋明理學」, 對這一套「大破大立」的「禪學」非常反感,而執意回歸「儒學」, 但在「文字」的愚弄下,「宋明理學」原本意欲「上逆下順而不違不從」的論述場域,卻只能在「思想」上達到「上逆而不違」 的境地,但在「文字」的敘述上卻受困於「下順而不從」 的尷尬論述,於是就分別產生了朱熹承「二程」之「心即理、 理即心」而發展出來的「程朱學派」、卲雍以「象數」立基的「 皇極經世」、周敦頤以道士陳摶的「無極圖」立基的「太極圖說」, 其雜色文飾繁茂,但偏離了「內離明,外艮止」之象,故我以「 賁卦」將諸謙謙君子回歸於「中土哲學思想」的傳衍,因為「 宋明理學」在「中土哲學思想」的傳衍上非常重要, 深含轉承起合的期許,使得「儒、釋、道」結合得異常穩固; 也就是說,「宋明理學」之後,「儒釋道」就不可分了, 一直到晚明初清,大儒顧炎武以《日知錄》重構「思想操控文字、 文字承載思想」的論述,一舉扭轉了「禪學」以「不立文字」 對中土哲學思想論述的迫害,所以是一位承繼六朝道生結合「佛玄」 的論述場域、第二位在中國哲學思想的傳衍裏, 深含轉承起合的關鍵性人物。

道生與顧炎武在歷史上的論述不多,但「道生南渡」與「 顧炎武拒仕」對中土的「思想傳衍」卻是居功厥偉;「道生南渡」 潰敗於譌作的《六祖壇經》逆轉達摩祖師以《入楞伽經》傳代的居心, 而「顧炎武拒仕」影響所及而衍生的「樸學」波瀾壯闊, 一舉逆轉慘遭歷代篡改的《說文解字》,重新探索籀文的「指事、 會意」之思想內涵,卻因「鴉片戰爭」爆發,整個扼殺於襁褓中, 以至民初的「白話文」摒棄古文,全面取法於西方的「拼音文字」, 從此「翻譯文字」盛行,而「中文象形字」則只剩下音韻, 不見圖符,於是西方邏輯思想長趨直入,「禪學」 亦由日本回流中土。令人哀傷的是,自此而往,彌綸的「 中國哲學思想」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卻又如何論「禪」呢?

「白話文」骨子裏為「西方邏輯思想」是很清楚的, 所以從民初以來,所有以「中文」陳述的「文學」或「文化」 作品其實都只不過是「西方二分法哲學」的「中文呈現」,中土的「 彌綸思想」不止不能敘述,連承載「彌綸思想」的「形象文字」 亦只剩下音韻了;奇怪的是,「曹洞宗禪學」從日本回流以後,與「 新詩」結合,其勢猶若「初唐禪學」以「唐詩」呈現一般,但因「 絕律」不再,所以這一波的「禪學」愈論愈離「以一示圜」, 終至脫離「新詩」,重新以「唐詩」為導, 但因整個思想與文化的傳衍已經遠離「唐詩」的「絕律」, 所以上逆下逆,不止「創生本體」不得論述,就連「創生實踐」 也不知所云了,於是「禪學」的「不立文字」就成了笑柄,而「 文字」之「立、不立」之間有「幾」,就更加說不清楚了。

要解開這個謎團很難,也無理據,於是就賦予了現代人一個打擊「 禪學」之因緣,更因這類人的「理性觀念」極強,所以在解釋「 禪學」與整體中土的思想與文化繁衍的關係上,就將「禪學」與「 巫術」劃上等號;這是很要不得的,其實要論「禪學」,必須由《 入楞伽經》入手,上可逆《六祖壇經》,卻不違《易經》,曰「 遣百非」,下可順《易傳》,卻不從《說文解字》,曰「離四句」。

這樣的「離四句、遣百非」,上逆下順,不違《易經》,不從《 說文解字》,旨在恢復中土的「形象文字」,是為善現菩薩的「 入文字門」,只不過,這樣的「探賾索隱,鈎深致遠」,不止悖逆「 時代思想」,更駁斥「時代書寫」,所以就遭來了無情的批判, 洵有由也。

中土的文化發展,從「禪宗」到「理學」,可以「賁卦」詮釋之, 從「理學」到「樸學」,則可以「困卦」涵蓋之;整體來看, 這個入於文化所賴以形成之「以文化之」,則可藉孔子對「困」 的解釋來觀察:「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 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耶?」何以故?「妻」者「 持事上進」也,從屮從女從又,不得「上進」而「持事」,「 既辱且危,死期將至」也。何以故?「持事」而不上進者,「奴」 也,從女從又,「奴役、奴化」不可得見耶。

這樣的說法尚可,但仍未臻「文字」之究竟, 所以也不能探索「入文字門」的般若法門。何以故?「氏下著一」 者,將墮未墮的石塊順理墮於地也,「將墮未墮」,故爾有「幾」, 動靜辟脅,故萬物生焉,靜則斂抑,動則貫一,是之謂「婚」, 但以其「從女」,故「婚」著重於斂抑;「斂抑」者,大凡趨於「 圜」,「貫一」者,穿物持之也,穿「圜」而持「一」者,「 以一犯圜」也,是之謂「戰」,持「圜」而入於「一」者,「 以一示圜」也,則謂之「禪」;「斂抑」者,石塊將墮未墮,「 其靜也專,其動也直」,一動,必直墮,「是以大生焉」,曰「乾」 ,「貫一」者,石塊順理墮於地,「其靜也翕,其動也闢」, 因順理使得其「不動之勢」有翕張之貌,但因「順理墮於地」 使得其直墮有開天闢地之勢,「是以廣生焉」,曰「坤」。

「氏下著一」引申至「禪、戰」或「乾、坤」,豈非牽強? 其實不然,任何一個「將墮未墮」之事物,其間有「幾」,而「 知幾其神乎」,故往上可還滅思想於未造之時, 往下可詮釋思想於流轉之際,是謂「如來藏藏識」也,不動,「 如來藏藏識」含藏為一,是為「思想本體」,是為「乾」,一動,「 如來藏」與「藏識」一分為二,是為「思想之實踐」,曰「坤」。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8-3-24 16:01:15 |只看該作者
不知是否有緣見聞其他大德善知識介紹禪.阿彌陀佛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25 16:55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