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
- 最後登錄
- 2023-3-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0154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7064
- 相冊
- 0
- 日誌
- 5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第五次元 於 2018-3-21 16:06 編輯
貴州山區一處神奇的地質景觀——產蛋崖,這裡每隔數十年就會掉落出一些與恐龍蛋外形相似的「石蛋」,當地百姓稱為「石頭下蛋」。
這個會「產蛋」的崖叫做姑魯產蛋崖,它位於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縣一個水族原生態村落姑魯寨,在這個寨子里,有一個陡峭的山崖,在崖壁上不規則的露出一顆顆青褐色的石頭蛋,這個山崖就被當地人稱為產蛋崖。
產蛋崖長20多米、高6米,它的表面非常不平整,有近百枚「石蛋」被鑲嵌在陡崖上,石蛋的質地一般都很堅硬光滑,蛋的表面布滿如樹木斷面年輪般的紋路。每個石蛋的直徑約為30到60厘米,最重的石蛋重量達300餘公斤。
根據當地的老人講,這個崖壁上的蛋,一般三十年才會掉落一枚,
目前脫落下來被村民保存的有100多枚,已經顯露但尚未脫落的石蛋有60多枚,目前的崖壁上已經有一顆石蛋進入了「預產期」,可能不久之後就會脫落下來。
產蛋崖的成因至今也沒有定論,有專家推測它是形成於五億年前,由碳酸鈣分子在特定化學作用下漸漸凝聚在一起結核而成。隨著億萬年的地質運動,這些「石蛋」暴露於地表,最終因風化和流水侵蝕的作用而逐漸從崖壁上脫落。
不過,這也只是專家推測,並未找出明確證據能證明這一解釋,五億年前的事情哪裡能真的探究清楚。
近年來,三都縣為了保護產蛋崖這一獨特的地質奇觀,開發水族的原生態村落,將此處定為「水族原生態村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