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3-19
- 最後登錄
- 2025-4-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651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391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心房顫動 中風的隱形殺手
腦中風可分為「出血性」與「缺血性」兩大類,其中「出血性中風」大多與高血壓控制不良有關,「缺血性中風」則是腦血管阻塞所致,後者約佔國內病例的7、8成。
造成腦血管阻塞的原因眾多,除了吸菸、酗酒、飲食不當以及「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心臟功能失調,但一般人對此卻缺乏警覺。
心臟就像一顆不停運轉的幫浦,必須仰賴心房與心室規律合作,才能順暢運作。每當心房收縮時,就會將血液擠進心室,心室再把血液和養分打入大動脈,輸送到身體各部位。
有些患者罹患「心房顫動」的心律不整,使得心房失去規律性,各部位的心房組織各自為政,無法同步收縮,以致原本該順暢流轉的血液滯留其中,最後,這些異常「擾動」導致血液微量凝結、生成細小的血栓,就像隱藏的不定時炸彈,一旦進入心室,藉由頸動脈向上,就可能阻塞住細小的腦血管,造成中風!
若合併三高 中風機率升至18%
根據台灣本土中風資料庫統計,有11%的缺血性中風是因心房顫動而引起。國際上研究則顯示,心房顫動患者每年中風的機率至少2%,是正常人的5倍左右;假如患者又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大於75歲、鬱血性心衰竭或之前就曾經中風過,則每年中風機率將攀高至18%。
不過,有上述危險因子的病人並無需過於驚恐,針對心房顫動的有效中風預防,醫學界早有共識。對於處在相對高風險的患者,一般建議可服用抗凝血劑,以抑阻心房的擾流,形成血栓的可能。
新型抗凝血劑可治療 健保有給付
以往醫師較常用的抗凝血劑為香豆素(warfarin),其效果雖不錯,但病人常因藥物血中濃度變化不定而困擾,必須經常抽血監測,且warfarin的藥效也容易與其他藥物或食物產生交互作用。幸而,近年來新型的抗凝血劑已引進台灣,也取得健保給付,這類藥物只要適當選用,更能兼顧治療與患者的生活品質。
中風失能一直是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夢魘,更是許多家庭沉重的照顧課題。但即便是心臟血栓型的中風,只要患者積極治療,仍然可能免除隱形的中風威脅,與疾病和平共處,樂活一生。(作者為永和耕莘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