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0-18
- 最後登錄
- 2025-2-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23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210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goodperson 於 2018-4-2 10:36 編輯
進口玫瑰鹽,時尚高級又有營養?
真相是:進口鹽不含碘,恐引發缺碘危機。
台灣因為在2004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大幅開放各種鹽類進口,所以看到賣場上琳琅滿目的食鹽,從喜馬拉雅山玫瑰鹽、各式天然海鹽,到許多料理專用的調味鹽,像是松露鹽等,但這些鹽看似時尚,許多民眾也以為進口的鹽就比較高級,但其實這背後都隱藏了一些營養的危機。
長期吃這些沒有加碘的食鹽,是有可能造成碘營養缺乏的風險。台灣從日治時期至民國50年代間,民眾缺碘狀況十分普遍。由於碘是甲狀腺素合成時的重要組成營養素,所以缺碘就導致了甲狀腺功能失調的問題,為了改善這些問題,政府在民國50年代開始了食鹽加碘的政策,並後續強制要求國營的台灣鹽業公司生產加碘鹽,以改善台灣民眾甲狀腺腫大的問題。
近年來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的台灣民眾有碘營養不足的危機,這可能與進口鹽品開放有關,民眾開始改以進口的鹽取代了碘鹽,但國外並不一定具有鹽的碘營養強化政策,所以進口的鹽可能不含碘。長期食用這些不含碘的鹽,可能讓民眾碘營養的狀況開始變差。
碘的不足,不只影響甲狀腺,長期缺乏碘也會影響發育,對於幼兒而言更會影響智力與學習發展,因此民眾們需要重視自己碘的營養狀況,尤其幼齡、學齡兒童與育齡婦女更應注意碘的攝取。
食物中碘的來源除了碘鹽以外,天然食材中,海帶、海菜等是含有豐富的碘的食物,但因為含量不一,如果貿然大量攝取,也是有可能發生過量的風險,而我們每天使用的鹽量幾乎是一致的,較不會有攝取過量的問題,因此選擇添加碘的鹽品,是讓我們可以穩定得到碘的好方法。
為了維護學童的健康,也在民國102年9月於各教育單位提醒「學童的營養午餐應以碘鹽取代一般鹽」。食品藥物管理署也於106年7月1日實施「包裝食用鹽品之碘標示規定」,所以建議民眾家裡最常用的鹽也應該要以有添加碘的鹽品為主,在挑選鹽品的時候要用以下方式認明:
1.產品名稱為「碘鹽」、「含碘鹽」或「加碘鹽」。
2.產品營養標示具總碘含量。
3.產品成份標示有「碘化鉀」或「碘酸鉀」。
聯合報 聯合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