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4-4
- 最後登錄
- 2024-1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805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6171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運動延緩失智效果好 40歲開始動起來
失智海嘯來襲,全球平均每3秒就有1位罹患失智症,在台灣,失智症更已超過26萬人,其中6成以上為阿茲海默症,無奈的是,目前阿茲海默症無藥可救,且從確診到死亡平均只有5至9年。醫師表示,現階段延緩失智的最好藥方是運動訓練,呼籲民眾自40歲開始,養成做有氧運動的習慣,防止腦部退化,才能多活幾年好命。
延緩認知功能障礙 運動效果大勝藥物
失智症又稱為「認知功能障礙症」。在國際上,已經漸漸有不少國家不使用失智症這樣的名詞,而以更貼近學理描述的「認知功能障礙症」替代。而對於這樣的疾病,目前全世界沒有藥物可以根治,臨床多是給予患者補充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等藥物,希望增進其日常生活功能。
甄瑞興醫師表示,想要逆轉發生認知功能障礙,運動是最好的非藥物治療方式之一。(圖片提供/台北市認知功能促進協會)
台北市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的理事長、神經內科醫師甄瑞興表示,想要逆轉發生認知功能障礙,唯獨改變生活方式,例如:定期運動、腦部訓練、參與社交活動及良好飲食習慣等才有可能。
尤其是運動,2011年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研究中發現,運動確實對認知神經功能有保護的作用。在中年開始運動訓練,到了老年期便可有效降低認知功能障礙的出現,甚至可增厚腦部顳葉海馬迴,改善記憶力,減少腦血管病變及中風可能性。因此,醫師呼籲民眾40歲後就要開始運動和動腦訓練。
老年人的運動不能是「大鍋菜」,應參考個人需求、興趣、技能與能力,配合運動生理學來設計不同的「運動處方」。
老人運動不能「大鍋菜」 個人化運動處方新趨勢
中年人要動,老人更要動!不過,甄瑞興醫師表示,老年人的運動不能是「大鍋菜」,如果未能考量每位長者本身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肺疾病等慢性病,或者肢體退化性關節炎影響活動靈活度,一旦摔跤導致骨折、心臟病或氣喘等後果,可能適得其反。另一方面,多數老人常做的公園打太極拳或散步,雖然也是運動,但在增進認知功能運動生理學概念來說是不夠的。
想要有效地改善認知功能,應將運動當作開藥一樣,根據長者的個人需求、興趣、技能與能力,配合運動生理學來設計不同的「運動處方」,同時持之以恆,每天活動30分鐘,每周進行3至5天才行。體能不足者,活動可在一天內分多次執行,但每次至少持續10分鐘。
原文網址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32/572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