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7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慶典] 道教「地臘日」與「端午節」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演蝦是裝瞎的最高境界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6-21 01:06:0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地臘日」與「端午節」

道教把全年分為五臘,稱“五臘日”,農曆五月五日又稱為「地臘日」,適宜祭祀祖先,而宮觀又會設醮祭祀后土,祭告眾神。


地臘,中國道家五齋祭日之一,祭“地臘”風俗,被認為是端午習俗的起源之一,臘,是古代漢族的一種祭祀儀式,先秦以前便已存在,此日可謝罪,求請移易官爵,祭祀先祖,掛鐘馗像、天師像,以驅鬼崇。《雲笈七籤》卷三七:「正月一日名天臘,五月五日名地臘……此五臘日並宜修齋,並祭祀先祖。」 明•葉憲祖 《碧蓮繡符》詩:「天中令節欣相迓,地臘靈辰福轉加。」 明•夏完淳 《端午賦》:「地臘誰傳,方舟不渡。」於《靈寶朝天謝罪懺》亦中有記載,此日為「五帝神仙集於丹天梵寶昌陽丹靈朱闕,校定世人罪福之籍」,因此在「過節」之時,也得「行科禮懺」,以求「上天宥罪」。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又作端五、重五、重午、端陽。說起端午節,就令人想起了吃糭子和賽龍舟,據近代研究指出,糭子是南方祭祖食物,賽龍舟「大概是避蛟龍的害」,這兩項節俗都與祭祀和驅害有關。除此之外,民間現在仍留存了另外三種比較重要的習俗:掛天師符、飲雄黃酒和貼鍾馗圖,這些習俗都與道教有密切的關係。



農曆五月是“陰陽爭”的一個特殊月份,五月天氣漸熱,各種毒蟲紛紛出動,在衛生條件不好時癘疫常常發生,出於對入夏以後自然生態與心理生理所產生的各種變化,古人認為瘟鬼和五毒等不祥因素都是集中在五月初五這一氣候轉換較為顯著的時間出籠的。

而在端午節用五彩絲系臂就是一種解祟的方法,這種五彩絲又叫長命縷,它的顏色有青、赤、黃、白、黑,是按照陰陽五行的觀念確定的,古人認為青、黃、白、赤、黑就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間相輔相成,循環往復、生生不息,因此系戴上五彩絲就能夠驅邪避役,道士作法時所布的五色旗也是依此原理。


早在北宋時,民間就流行端午畫天師符,明清基本上沿襲了這一傳統,每到端午節,“市肆間用尺幅黃紙蓋以朱印,或繪畫天師鍾馗之像,或繪畫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人們爭相購買,粘之中門,以避祟惡”,可見,明清時期粘貼天師符咒已經成為端午節的通例,甚至直到現在,江南一帶五月剛開始就在廳堂內張貼天師符、鍾馗捉鬼圖等,直到六月初一才取下。

在門上懸掛艾草、菖蒲,是端午節驅毒的另一種方法。在端午這一天,人們要到野外去光著腳踩踏青草,預防病痛,還要採集艾草,懸掛在門上,這樣既能借艾草的香氣辟毒,因為艾草煎湯洗浴能治某些皮膚病,而將幹艾草點燃後其煙霧可以驅蚊蚋。除艾草之外,民間還有懸菖蒲的風俗,對於菖蒲的藥用功能,道書中說菖蒲是“水草之精英”,並詳細介紹了菖蒲的採摘、炮製、服食的方法。


道教對端午習俗的影響也體現在飲用雄黃酒這一點上。從唐代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在端午節時都有喝雄黃酒的習俗。雄黃,具有殺百蟲毒的功效,對於雄黃酒,《道藏》中說服用過之後能使“腹中三蟲伏屍皆去,使人有威武”正是道教對雄黃酒的推崇,使得民間十分看重其作用,並逐漸形成了端午飲用雄黃酒的風俗。

端午節時小孩要佩戴香囊,傳說也有避邪驅瘟的作用,關於端午賽舟的習俗,早期在民間認為是為了用龍船將“瘟病”趕快送走,也與驅瘟的目的分不開。


不論是系五色絲還是懸掛菖蒲、艾草,貼天師符,喝雄黃酒等,都是出於驅邪辟毒的動機,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離不開道教的作用。端午節與道教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我們在端午節吃粽子、看龍舟比賽的同時,不要忘了端午節最初的本意,更別忽視了道教對這一節日的影響。由此可見,端午節的驅邪消災文化有很濃厚的道教色彩,目的是希望在炎夏時期能夠避免時疫,平安保身。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信者恆信乎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23 22:54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