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2-26
 - 最後登錄
 - 2025-10-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0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38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六即佛(一) 
 
六即佛,六即指的是我們每一個人從現在開始, 
一直到最後成就道業, 
這當中的次第有六個層次, 
而這六個層次當中,都是佛, 
故稱為六即佛。  
 
  六即佛,六即指的是我們每一個人從現在開始,一直到最後成就道業,這當中的次第有六個層次,而這六個層次當中,都是佛,故稱為六即佛。 
 
  六即,第一個是「理即」,第二是「名字即」,第三是觀行即,第四個是「相似即」,第五個是「分證即」,第六個是「究竟即」。六即就是六個層次是佛,就是「即佛」,所以六即表現了從凡夫到成佛一切的位次。為什麼叫六即?「六」顯因果之事相,「即」顯佛性之理體。這當中有六個層次,此六個層次則表現因果的事相。 
 
  理即,在道理上,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一切眾生皆當成佛,這就是理即。 
 
  道理上,確確實實可以成菩薩,可以成佛,可是若沒有覺悟,沒有返照、沒有薰修,根本不知自己能成道、成菩薩,卻時時刻刻在那裡造業,起貪瞋癡、造殺盜淫,則佛性雖本具,也將變成了眾生性了。而且不但變成了眾生性,甚而變成獸性,雖是如此,但佛性還是存在的。 
 
  所以這當中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相同之處。相同的是「理」,不相同的是「事」,在事上是完全不相同,果報也完全不相同。雖是不相同,可是還是會成道,佛性還是存在,等到將來因緣成熟了,覺悟了即能成佛。在道理上來講佛性是本具的,所以稱之為六即。(中台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