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2-26
- 最後登錄
- 2025-9-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5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38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如何修持,才能獲得圓滿的成功?
老和尚開示:
我們作人、做事,必須要有正確的觀念、良好的態度。「觀念」就是指我們的思想,如果思想正確,就如一條光明的道路;若思想不正,就會南轅北轍,方向錯誤做任何事都不容易達到目的,即使達到了目的,最後也會非常危險。所以我們一定要建立正知正見,在佛法裡講的就是「八正道」。
首先以態度來說,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態度要有原則,例如表現在臉上的喜、怒、哀、樂等,就是態度。儒家說:「富而不驕,貧而不諂。」就是在富貴的時候,不要驕縱、傲慢,也不可氣勢淩人、目空一切;貧困的時候,更不要諂媚,這是很沒有格調、沒有氣節的。這就是我們作人的根本態度,也是一種修養。如果都能做到,人格就會健全。
第二,不可以喜怒哀樂、反覆無常,要控制我們的情緒,要有慈悲和智慧,在佛法中稱為「悲智雙運」。一般而言,慈悲屬於感情,智慧屬於理智,如果一個人的感情太重,就會被感情左右,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成就;相反的,如果只有智慧,而沒有感情,在日常生活上,對人一定是冷冷冰冰,像是冷血動物一樣,這就是缺乏慈悲心。所以,我們若能兼具慈悲和智慧,朝這個兩個方向去做,就是「悲智雙運」、真正的菩薩行,做什麼事情都容易成就。
其次,我們應該做什麼樣的事業,也有原則。以佛法來講,就是正業和淨業,正業就是正正當當的事業,淨業就是清淨的事業,例如:「賭博」在很多國家是合法的,之前台灣也計畫開闢一個地方,成立賭城。表面上看來,這好像是合法的正業,但其實它是不淨業,不淨業會污染人心、破壞道德,為社會帶來禍患、詐欺,甚至癱瘓。所以,我們作人做事的基本原則,就是要從事正業,而且是淨業。
佛經裡有一個公案:有一次釋迦牟尼佛,手拿一個摩尼寶珠,這個摩尼寶珠非常的精瑩剔透、光芒耀眼,而且價值連城,釋迦牟尼佛把這個摩尼寶珠給四大天王看,並問:「天王!你看看我這個摩尼寶珠光芒四射,裡面有什麼顏色?」四大天王一看,回答說:「世尊!這個摩尼寶珠是世間上最名貴的,裡面有黃色、綠色、青色……,共有七寶顏色,實在是非常的珍貴。」釋迦牟尼佛馬上把這摩尼寶珠放進口袋裡,然後舉起一隻空手,再問四大天王:「你看到我手上的這個摩尼寶珠嗎?」四大天王一看,世尊的手上並沒有摩尼寶珠,只是一隻空手,就說:「世尊,我只看您的一隻空手,手裡面沒有摩尼寶珠啊?」佛就開示說:「其實人人都有這個摩尼寶珠,前面的那個摩尼寶珠,雖然是價值連城、非常寶貴,卻是有生有滅,將來還是會壞掉。而現在我手上的『摩尼寶珠』,可是用不完的。我們能看的這念心,能反觀自照的這念心,經常地檢討反省、保持平靜、寧靜,安住正念,站得住,站得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如不動,就是『摩尼寶珠』。這個人人本有的摩尼寶珠,具足了無量的智慧、功德,無量的神通和妙用,這個才是我們真正的財富。」
每一個人都有這一念心,從小一直到老,學了很多智慧、很多技能。問一問自己:「這個智慧、經驗和技能,放在什麼地方呢?」大多數的人可能會說:「放在腦子裡面」,甚至於「在腦神經細胞裡」這個答案只對了一部份。因為我們人除了有色身和物質生活外,還有精神生活。佛法裡記載,只要得到禪定,得到神通,就能夠知道過去無量無邊的事情,所指的就是我們這一念心。在儒家歷史上也記載著,白居易生下來就認識「之無」二字。這就證明我們每一個人,除了物質、除了身體外,確確實實還有一個「摩尼寶珠」,如果人人都朝這個方向去努力、去返照,我們的生命將是無窮盡的,這就是真正的財富。(中台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