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4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父母親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來教育子女呢?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謝絕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8-27 01:12:5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父母親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來教育子女呢?

老和尚開示:

  所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父母對子女的愛心。如果愛心當中有智慧,就能得到相輔相成的效果;相反的,如果過於溺愛,就可能產生負作用。所以,我們中國的教育思想就是「中庸之道」。這就是說,太積極了,會使孩子產生壓力,有情緒反彈、起無明;太鬆了,會使孩子懈怠放逸,兩者都不適當。

  中國有一個故事,一個農夫看到自己的稻子長得又矮又瘦,心裡很難過,整天想著「怎麼樣才能讓稻子趕快茁壯,趕得上鄰家的稻子那麼茂盛?」他忽然想到一個方法,就到田裡面去把自己的稻子往上拉,把每一棵稻子都拉高了,自己感到非常歡喜,覺得這個方法真是太好了。不料,第二天到田裡一看,稻子全都枯萎了,這就是因為過份求好心切而產生的結果。

  佛經裡也有一個故事,叫做「愚人吃鹽」。在一個鄉村裡面,有一個人到親戚家裡去作客,親戚很久沒和他見面了,於是準備了很好的菜飯來款待他。其中有一道湯淡淡的沒有味道,主人就叫他太太拿些鹽來放到湯裡,湯的味道就變得非常好。客人喝了湯,覺得這個湯特別鮮美,心想:這個鹽巴實在太好了。於是就向他的親戚要了一大包鹽回家。

  到了吃飯的時候,就吩咐他的太太把鹽放到菜裡。他想,這鹽巴只放一點點就那麼好吃,如果放多一點一定更好吃。放是把一包鹽全灑到湯裡、菜裡,結果鹹得不能下嚥。所以說,做事情要恰到好處。

  佛經裡面還有一個故事。釋迦牟尼佛有一個弟子叫做二十億耳,有一次,這位尊者誦經的時候很悲切、很激昂,釋迦牟尼佛聽到了就對他說:「你誦經這麼悲切,心中一定有很多煩惱,為什麼起這些煩惱呢?」二十億耳尊者說:「世尊,我出家修行很久了,看到別人得到三昧、證了禪定、乃至於成道、證果,而我不但沒有成道、證果,連三昧都得不到,所以自己覺得很悲傷,心也靜不下來,誦經也誦不下去了,請世尊慈悲開示。」佛就應機施教,問他:「你沒有出家以前是做什麼行業?」二十億耳尊者說:「世尊,我沒出家以前是彈琴的。」佛就問他:「好,我現在問你,怎麼樣把琴彈得很好?如果琴上的弦太鬆了,有沒有聲音?」二十億耳尊者回答:「世尊,弦太鬆了,根本沒有聲音。」「那麼,把這個琴弦上得很緊,聲音好不好聽呢?」尊者回答:「世尊,弦太緊了彈出來的調子也不好聽,甚至弦還會斷掉。」於是佛說:「我們修行也是一樣,心不能太緊張也不能太懈怠,太緊張容易生無明、起煩惱,反而定不下來;太鬆了,這個心又容易懈怠、散漫。所以,我們的心應該保持不鬆不緊,誦經的時候也是這樣子。」尊者聽了佛的教化,很快心就定下來了。

  這就是教育。無論我們教育子女,或是自己做學問、學任何東西,都應該保持不鬆不緊的態度,在儒家就稱為「中道」。我們佛法也有「中道」。「中庸之道」就是不會過與不及,這樣子來教育子女,子女一定能有所成就。(中台世界)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喜歡喝點小酒,藉著酒後微醺,釋放心中的壘塊。有時太過了,就睡著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4 00:4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