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1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第一品-001 [複製連結]

Rank: 4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10-31 05:48:2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2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照中國人讀書,就是這樣唸,如果照唸經的方法,要敲個木魚,嘟嘟嘟……一路唸下去。為什麼敲木魚呢?魚是晝夜瞪著眼睛的,魚睡覺就是停在那裡不動了,休息一下就算睡覺了。所以我們廟裡敲這個木魚,是要我們精進,修道要效法魚的精神,晝夜努力不停。本經第一章,是說明一切各有因緣不同,佛講楞嚴經時,開頭另有不同;說佛有一天剛吃飽飯,他的兄弟阿難在城裡頭出事了,佛就馬上顯神通,頭頂放光,那光可大了,化身一出來,傳一個咒子,叫文殊菩薩趕快去把阿難救回來。經典的開始雖都不同,但是只有金剛經特別,沒有什麼頭頂放光、眉毛放光、胸口卍字放光等等。金剛經只是從吃飯開始,吃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北平白雲觀有副名對,從明朝開始的一副對子:「世間莫若修行好,天下無如吃飯難」。
  在我們平常的觀念裡,總認為佛走起路來一定是離地三寸,腳踩蓮花,騰空而去。這本經記載的佛,卻同我們一樣,照樣要吃飯,照樣要化緣,照樣光著腳走路,腳底心照樣踩到泥巴。所以回來還是一樣要洗腳,還是要吃飯,還是要打坐,就是那麼平常。平常就是道,最平凡的時侯是最高的,真正的真理是在最平凡之間;真正仙佛的境界,是在最平常的事物上。所以真正的人道完成,也就是出世、聖人之道的完成。希望青年同學千萬記住金剛經開頭佛的這個榜樣,這個精神。

    佛這樣說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每一本佛經開頭都是四個字:「如是我聞」。涅槃經上說,佛在涅槃的時侯,阿難問他:你要走了,將來我要記錄你的言語,別人怎會相信呢?還以為我是假造的。佛就告訴阿難,在一本經開始時,加上「如是」二字,「我聞」的我是指阿難自己。「如是我聞」就是我聽到佛這樣說。
  阿難的頭腦,像錄音機一樣,佛所講的東西,他一字不漏記得。為表示負責,他特別說明是「我聞」,是當時聽到佛說的。「如是」兩個字是古文,照我們中國文字的寫法,應該是「我聞如是」,佛經翻成中文,產生了另外一種文學,用倒裝的文法。「如是我聞」成為中國佛教文學的一種體裁,優美而有文藝氣息,鳩摩羅什譯經加上「如是我聞」,味道就不同了。
  如果照舊式的講經方法,「如是我聞」這四個字,又可以講上兩個月。怎麼樣叫做如?如者,如如不動之如也,然後怎麼樣叫如如不動?如如不動者佛法之境界也……這麼講起來就沒完沒了,現在我們就不講得離題太遠了。

    那個時侯

  「一時」這兩個字,倒是一個大問題,沒有一本佛經記載時間、年齡;佛經都是「一時」這兩個字。拿白話文來解釋,「一時」就是「那個時侯」。那個時侯就是那個時侯,那個時侯也就是這個時侯,所以這個「一時」很妙。
  我們研究印度的文化及歷史,知道印度人不太注重時間,所以印度人沒有歷史觀念。十七世紀以後,靠著英國以及東西方一批學者的整理,才有了印度史。不像中國的歷史,是從古老開始五千年一直下來的。所以有些人要學梵文來研究佛學,那就是一個非常滑稽的事。尤其是現在的梵文,是十七世紀以後的梵文,唐宋以前的梵文,連一本原經都找不到了。而且唐宋以後的梵文,有南印、北印、東印、西印、中印,五方梵文各自不同。我們當時翻譯過來的梵文也有不同,咒語的發音也有不同,這些舊的梵文,現在影子都找不到了。所以說,一般研究梵文的佛學家,用十七世紀以後,歐洲人整理出來的梵文,追究少數留下來南傳佛教的本子,想探討整個的佛法,拿孟子一句話來說:「緣木而求魚」。
  當然,這個事情我也很少提到,嚴格的來說,真正的佛法,全部都在中國大藏經裡。這一兩百年來,西方人似乎有意否定東方的佛學,日本人也跟著亂叫。所以說,花很大的精神學梵文,為了研究佛學,真是浪費光陰,又誤人子弟。你慢慢三大阿僧祇劫去找吧!當然,梵文也是一種文字語言,可以去學,但是它同真正佛法是毫不相干的。
  再說,印度人除了沒有時間觀念而沒有歷史外,數字觀念也非常差,所以佛經上這裡八萬四千,那裡八萬四千,等於杭州人說:「木老老」,多得不可數的意思。印度人說多得很就是八萬四千。
  「一時」意思非常好,真正悟了道,就沒有時間觀念。金剛經告訴我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時間是相對的,真正的時間,萬年一念,一念萬年,沒有古今,沒有去來,等於一首古詩:「風月無古今,情懷自淺深」。
  月亮、太陽、風、山河,它們永遠如此,古人看到的那個天,那個雲,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天和雲,是一樣的世界。未來人看到的也是。風月雖是一樣,但是情懷有淺深。有些人看到風景很高興,痛苦人看到一樣的風景,卻悲哀的要想死,都是個人自己唯心所造。
  在科學上的瞭解,時間是相對的,在佛法上時間是唯心,不是絕對的。痛苦的時侯,一分一秒卻有一萬年那麼長,幸福快樂的時侯,一萬年一百年,也不過一剎那就過去了。因此佛法已經點題了,「一時」,就是無古今,也無未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2 15:2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