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9-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菩薩遍遊世界,無論順逆境界,無貪愛厭倦之心。「亦無希求不希求想」,
有得必有失,「希求」是攀緣,「不希求」也是執著,往往拒人於千里之外。
菩薩要一切隨緣,在一切境緣中皆能清淨平等,自利利他,功德殊勝。
順境中考驗自己有無貪愛之心,逆境中有無討厭之心。學佛人在世間應當有願無求,求是貪心,由妄心感情中生。
願是由真心發出,是理智的。譬如念佛,在佛號中夾雜一個求一心不亂的念頭,這佛號就不清淨。
但不能無願,願是方向,有了目標,將來一定會滿願。「無彼我違怨之想」,「彼我」是人我,即金剛經所說的「我相人相眾生相」。
「違怨」即違背自己的意思,必生怨恨,順自己的意思就會起貪愛。
一切人事方面,無論善人惡人一定用平等心,才能成就清淨心。
清淨平等必覺而不迷,本經經題是大總持法門即「清淨平等覺」。
何以故。彼諸菩薩。於一切眾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捨離一切執著。
成就無量功德。以無礙慧。解法如如。善知集滅音聲方便。不欣世語。
樂在正論。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煩惱。二餘俱盡。於三界中。
平等勤修。究竟一乘。至於彼岸。決斷疑網。證無所得。以方便智。
增長了知。從本以來。安住神通。得一乘道。不由他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