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9-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七
六、藏教所攝
一、《智度論》曰:「雖俱求一解脫門,而有自利利人之異。故有大小眾差別。
為是二種人,故佛口所說,以文字語言分為二種。」
二、《淨影疏》云:「龍樹云:『佛滅度後,迦葉、阿難,於王舍城,結集法藏,為聲聞藏。文殊、阿難於鐵圍山,集摩訶衍為菩薩藏。』
《地持》亦云:『佛為聲聞、菩薩行出苦道,說修多羅。結集經者,集為二藏。
以說聲聞所行,為聲聞藏。說菩薩行,為菩薩藏。』」
三、《思益經》云:「得說法正性者,不從一地生於一地。」
四、《楞伽經》云:「初地即八地乃至無所有何次第。」
五、《五教章》云:「或分為二,所謂漸頓。
以始終二教,所有解行,並在言說,階位次第,因果相乘,從微至著,通名為漸。
言說頓絕,理性頓顯,解行頓成,一念不生即是佛等,名為頓。」
六、隋代慧遠師(即淨影)判本經曰:「今此經者,二藏之中,菩薩藏收。
為根熟人頓教法門。云何知頓?此經正為凡夫人中厭畏生死,求正定者,教令發心,生於淨土。不從小故大,故知是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