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1-1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9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95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群己關係的界限
國人常說作人要嚴守分際,為人處事要拿捏分寸,全都是為了界定人己的關係,取得平衡與調和。例如父子師生也可以說理,但必須先保持禮貌。長官和屬僚之間應有「角色服從」,下屬可以建議,但不應該強迫長官接受。人人都不過是群體中一分子,分子如個個能自行約束,群體才能相安,個人也方便謀求發展與幸福。
西洋Freedom一字,最初翻譯成「群己關係的界限」,真是嚴復(幾道)先生精心的傑作。人既是群居的動物,不容許人人都無拘無束和自由自在,為求大家和睦相處,共謀生活幸福,所以得設定「群己關係的界限」,讓人人知所節制。
大約由於「群己關係的界限」一詞,在下筆行文時不夠簡潔,在口語中不夠順暢,才逐漸換用「自由」這兩個字。人總是喜歡自由自在,總是不喜歡有拘有束。也總是喜歡簡單明瞭,不喜歡囉嗦累贅。兩個字比七個字乾脆,便顧不得「真義」為何了。於是,違法放縱、自私亂紀、有我無他,都是自由。而且只有我的自由才是自由。怎能不天下大亂呢?
近代政治學理論,國家的功能有五:秩序、安全、公正、福利、自由,「自由」實居於末位。群體社會中任何一份子,又怎能不嚴守「群己關係的界限」—訴諸客觀與良知的界限呢?
—嚴守界限,必然知所節制。
來源:慈 聲 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