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8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教的勸善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1-4 01:12:3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的勸善

道教作為本土宗教,必然需要實現所肩負的社會意義。其勸善思想蘊含著樸素的慈善觀念,成為古代中國傳統慈善事業發展進程中一個重要的思想源頭,其實踐也成為慈善活動的最初表現形式。


作為一個宗教,道教提倡性命雙修,一方面要通過各種功法、煉養以及醫術等方面的內容,使人們實現強身健體、乃至在世長年的功效;另一個方面,則是循循善誘,勸導世人與人為善,從奉獻與施捨中尋求到內心的平靜。以一個宗教團體而論,道教自古以來便十分強調“勸善”的概念。


所謂“善”,不僅僅是要做好事,要惠及三界十方一切有情有性,尤其要在善行的過程中使自己的心性得以昇華。經中云:“不嗔不怒、不怨不恨、不貪不淫、不殺不害、不饞不言、不嫉不妒、不憎不愛、無掛無礙。”若能勤而行之,就可以得到“諸神保舉,吉曜照臨”,從而超越人生情欲的困擾,終可成仙成聖。


道教的勸善,立足于善惡報應說。道教所秉持的善惡報應觀,雖然字字句句都在強調人們唯有為善才能夠益壽延年,但在文字背後的本意,卻更加強調每個人都應該做好的自我本分。只有不肆意妄為、不起妄行、不有惡念,最後達到“百姓皆謂為我自然”的高度,才是勸善的最終目的。

道教中的“善”,不同於其他宗教和世俗的理解,勸善並不是簡單地告誡人們要行善事以求得最後的善因緣。從某種角度來看,刻意而為之的“善”本身就是欲求的一種表現。道教修行講求的是去欲,是澄心見性,所以道教中的“善”立足於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唯有每一個信眾都能找到自我安分的本然所在,才能體悟到“天道無親”的善是在講述什麼道理。道教之善,是在繕自我的本性,而不是單純去求功德。


除此之外,一些民俗活動中也表現出道教勸善思想。例如,舊時在陝西關中地區,每逢廟會便搭起高臺,登臺唱誦各種勸人從善的歷史典故或經文讖語,以高臺教化,警醒世人。這種活動稱為 “ 勸善 ” ,其所唱的曲調謂之“ 勸善調 ” ,唱者則被稱謂 “ 善人 ” 。戲劇雖然在各地各有不同,但作為一種說唱表達方式,為其勸善服務,帶有明顯的祭祀性和濃郁的宗教色彩。道教勸善思想不僅是弘道的重要支撐,更是中華文化幾千年傳統美德的積澱,勸人以善為本、求善、行善。至今還保留了大量具有道教勸善色彩的劇碼,如:《雙還魂》《南華授書》《鍾馗救駕》《桃木劍》《鐵冠圖》《蜃中樓》《玉祖壽》《天官賜福》等。


道教勸善不但將善刻畫在世人的心靈深處,還不遺餘力地在世人的生活中進行實踐,對人自我品德素質的內在昇華和提煉,關注社會、關注自然以求得和諧平等的生存狀態,建立人與人之間互信體系的紐帶等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20 15:1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