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56|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淨空法師法語 淨空法師著-83 [複製連結]

Rank: 9Rank: 9Rank: 9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1-26 07:44:5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    勇猛精進,衝破魔眾。魔眾不是外面來的,真正的魔是無明、塵沙、見思煩惱。學佛如不能斷除煩惱即是冒充佛子。學佛宗旨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如迷而不覺,佛想加被也加被不上,故知障礙仍然在我們自己這邊。

◎    皈依三寶的人有三十六位護法神保護。皈是回頭之意,從前的心是在五欲六塵中流浪,現在回過頭來依靠佛。讀誦大乘經典,常聽常看,經中所說的話全是對我們說的;依教奉行,慢慢的露出一分二分光明,與佛菩薩的光明才能接觸。

◎    佛對於恐怖的眾生有安慰之處,生死之因緣自己可以作主宰,想不生不死並不難;見思煩惱是生死之根本,如不肯斷是願意在世間。煩惱一起來,立刻覺察,日久工夫純熟,即能斷煩惱,即可自作主宰。看破是真精進,放下是真功夫,只要斷除煩惱,生死即得自在。

◎    天台宗講止觀,念佛一心不亂即是止。如何能止?一聲佛號,六根感覺與平時一樣,學佛的不是木頭死人,六根齊用,活活潑潑,心念連續起來,六根的感覺超過常人。心中念,愈慢愈好,念到一句佛號歷歷分明,心中平靜極了。遇此情形,應保持心中一點妄想都沒有,定在那裏,這是最好的境界。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無妄想,自己日常工作仍然照做,而阿彌陀佛常在心中。

◎    所謂善巧方便,是求學態度與修學的方法。其實態度重於方法,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無恭敬心得不到利益。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是禮敬諸佛,世出世間無論大事小事均不能離開恭敬二字,敬是學習的態度,尊師重道實際上是成就自己。學佛最要緊的是態度,至於修學方法只不過是幫助而已。

◎    修行證果者是善知識,戒乘俱急、品學兼優者是善知識,此是狹義的說法;若廣義言之,任何人均是善知識,街上流氓打架,如善於體會,即知「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亦是給我身教的善知識。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8 02:0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