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1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淨空法師法語 淨空法師著-146 [複製連結]

Rank: 9Rank: 9Rank: 9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2-11 07:29:4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用從體生,用若不與體合,是修行功夫未到家。在一切法中,於人無諍,於事無求,心中必然清淨;無願無求,這就是空,就是三昧。但經中為什麼又叫我們常常發 願呢?信願行是三資糧,發願要成佛道是必要的,但不能求此願,有求的心,心中即不平等,必生魔障。修因與證果均是依靠體,時時刻刻在迴光返照,隨時注意與 外面境界染不染。斷惡修善都要離相,現在我們是在因位,這樣作都是般若會上的菩薩,自己焉能不尊重自己呢?

◎    修行要在轉識成智上用功夫,不要專門去找。除去執著,第七識就變為平等性智;不用妄想用觀照,第六識就變為妙觀察智。眾生本來有的無量福無量慧不能顯現, 自己並不曉得,總是想求福求慧,而自身的障礙(妄想執著)又不肯捨去,這就難了。如真想在佛法上有成就,只要肯做,人我執一破,我見沒有了,一切煩惱統統 消除了,看一切人都是四大五蘊眾緣和合的假相,而我亦如是,四相破了,即是菩薩。我見由何處起呢?遇到疑難問題先要找其原因,佛法說心外無法,應觀法界 性,一切唯心造,找其原因要向心內找,能迴光返照,處處找自己,一定有結果。心中一動念即是十法界,相是真性隨緣變現出來的,能變的理體沒有差別,以金作 器,器器皆金,從體上講皆金,從相上講也是金,隨便拈一法皆是佛法,佛與大菩薩之眼中看十法界即是一真法界,去了分別執著即是無障礙法界。

◎    佛法講了許多,到了這一個階段,應由修證下手。佛說出自己證的境界,及如何證得之方法,我們讀了之後為什麼不依之而修呢?十方諸佛及大菩薩皆以般若觀照一 切萬法,一切萬法歸納之即是五蘊,五蘊展開來就是百法。必須熟讀《四十華嚴》,詳細研究五十三參所遇到的各種境界,體會經義,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而最後的 歸宿是西方極樂世界。現在頭緒理出來了,應歷事練心,遇到任何事情都應練習心中了了分明,如如不動。修定修慧要由事上修,若僅僅盤腿靜坐是死定,絕沒有歷 事練心來得圓融。經云福慧雙修,悲智雙運,不可有偏,單觀無虛必執有。本願雖是在利益眾生而不可強求,利生的機緣沒有成熟,應先在自利上下手,利生的先決 條件是離相無住,真能做到離相無住,可以廣度眾生,否則只能隨喜功德,當你領眾時而自己心不清淨,可能被眾生度走。

◎    以智照境,以境發智,智照對於境界相輔相成,智照即觀照般若,境界亦能幫助觀照。發明摩訶止觀的智者大師,聽說西方有《楞嚴經》,義理深邃,境界高超,心 嚮往之,遂拜求《楞嚴經》能傳到中國來,拜了十八年,其渴望之殷,可以想見,所以後世講《楞嚴經》者必說止觀大義。三止為體真止、方便隨緣止、息二邊分別 止。三觀是空假中。

◎    體真止:止就是定。體真者,經論中常說一切諸法皆因緣和合而生,均無自性,如能體會真空的道理,證知其真理即真空,一切事相當體即空,就不會再在一切法上 攀緣。體真止屬空觀。方便隨緣止:又名息緣守境止,如念佛法門及禪宗的參話頭,把其他的萬緣都止著。菩薩曉得空有之真相,空非空,有非有,有是幻有,空不 是頑空,於一切幻化假相的境界上分別種種萬事萬相,而心中如如不動;為了利益眾生,故隨著眾生的緣,亦能安住在俗諦上。息二邊分別止:是因第一種偏在真空 上,第二種偏在假有上,都不是中道,現在明白假非真假,真亦非真,空有兩邊都不執著。

◎    三觀第一是空觀,觀一切法皆空,屬真諦,可以破見思惑,證一切智。第二是假觀,一切萬法是假有,屬俗諦,可以破塵沙惑,證道種智。第三觀是中觀,又分為兩種:一種是非空非假,謂雙非中觀;一種是亦空亦假,此為雙照的觀法。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 ... ;id=1638&cid=59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4 16:4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