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4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西門紅樓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其實我很愛家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轉吧七彩摩天輪 藝術之星 星座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5-29 09:42:1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西門紅樓位於臺灣台北市萬華區的成都路上,在臺灣日治時期俗稱八角堂,緊鄰西門町徒步區。

建築為兩層高的直轄市定古蹟紅磚洋樓,其外觀為每正立面8公尺,1908年所建。今為臺北市

著名的文創藝文場所、展演空間與同志酒吧聚集處。

簡介

西門紅樓夜景
八角堂主建築體後面連接著的是十字型外觀的一樓磚造樓房,而結構不太相似的這兩棟建物合稱西門市場,紅樓則為市場入口。日治晚期,該市場範圍拓展到周圍成都路、西寧南路、內江街圍成的梯形區域,並維持此一格局至今。

戰後,接收八角堂的滬商業者因建築的紅磚外觀,改名為「紅樓劇場」。1963年後,紅樓劇場改映電影,因此又被稱為「紅樓戲院」或簡稱「紅樓」。1997年,中華民國內政部將紅樓列為三級古蹟,定名為西門紅樓。

西門紅樓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以公辦民營方式委由紙風車文教基金會經營,為知名的小型藝文表演場所,2007年9月30日合約到期;2007年11月交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接手營運,2008年榮獲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第七屆臺北市都市景觀大獎歷史空間活化獎。西門紅樓以扶持藝文與創意團隊為精神,持續為台北市西區的文創發展注入活力。2008年8月,引進茶餐廳於八角樓提供茶品與茶點,提供觀光客體會在古蹟中飲茶的特色文化。而後方十字樓部份,前端部分隔成16間小型創意工作室,供台灣自創品牌的創意設計家進駐,統稱為「16工房」;後端則由livehouse經營團隊進駐,邀請獨立樂團入內表演。

歷史
日治時期

1939年台北西門市場及台北稻荷神社

台北西門市場
主條目:西門町市場
1895年,台灣進入日治時代,大量日籍移民進入台北市。考慮其城內建築分布與艋舺、大稻埕已成形的街市地緣,台灣總督府規劃台北城西門附近空地為日人居住處所。而為因應包含末廣町、新起町、大和町、乃木町、築地町、壽町、濱町、泉町(今台北市中華路一、二段兩側及西門町徒步區)等地的日人生活機能需要,西門旁的「新起街」於1896年出現以簡單木造房舍為主的市場建築,此市場主要目的就是供應當地新移民的生活日常必需品。1907年,於市區改正過程中順利拆除台北城牆與西門的台灣總督府,則進一步委由知名建築師近藤十郎興建正式的西門市場以提供更完善的市場來替代本有的木造舊市場。

也稱為「新起街市場」的西門市場正式落成於1908年12月20日,為台灣第一座官方市場。該市場入口為每立面8m八角形的兩層樓洋樓建築,另一邊則為「直」約65m「橫」約45m,內部「寬」約15m的「十字形」紅磚磚造一樓樓房。日治時代的中後期,市場週邊陸續增建多處私人平房店舖與攤販;1911年,市場附近也設供日人祭拜的稻荷神社及橢圓型小公園;均在今台北捷運西門站附近。

西門市場入口的兩層洋樓,即為現今紅樓。因其外觀為八角形,因此被當地日人居民稱為八角堂。八角堂從立面可見有八面「老虎窗」,每立面外牆的女兒牆裝飾突出的三角形的「山頭」,另外,外牆則以洗石子仿造山石充作橫帶裝飾。在內部方面,八角堂採用八角形樑柱系統為鋼筋混凝土構造,上面為鋼鐵支架稱起的八角形屋頂。以空間論,約可包含二樓的八角形大廳,與一樓入口大廳與分居八角落的八間小店舖。

1908年落成後,西門市場一直都是台北當地日本移民的主要消費市場。除了充當傳統菜市場的十字型西門市場外,八角堂的紅樓建築的一樓共八間小店舖也分別販賣休閒文教用品與西藥等用品,八角堂二樓則販售臺灣土產、明信片及日本土產。

戰後至1990年代
1945年二戰結束,連同八角堂的西門市場都轉由新政府經營。除了後方十字型建築與週遭店舖繼續擔任傳統市場外,1949年,移居台灣的上海知名商人陳惠文連同數人向政府承租八角堂,並改名為滬園劇場。陳惠文於滬園劇場二樓添置戲台與三百餘座位後,以表演京劇為主。不過,該表演並不受當時由中國大陸移居台灣的新移民所歡迎。

1951年,陳惠文將滬園劇場改名為紅樓書場,表演內容也從京劇變成了說書相聲。而取其「紅樓」名,一則是因為該建築的紅磚洋樓建築,一則為配合說書的雅致別號。

由表演京劇轉變成說書相聲的紅樓,因其來自中國大陸移民增多及大小場地適合,頗受歡迎。1956年,陳惠文增設越劇表演,同時將紅樓書場正式更名為紅樓劇場。

1963年,因應電影於台灣日漸普及,紅樓再度改名為紅樓戲院(紅樓電影院),開始播放《江山美人》等黃梅調電影與其他國語電影。紅樓戲院也為西門町早期電影街的起始點之一。

1970年代初期,西門町大型的電影院數量急遽增多,空間座位與聲光設備無法與新電影院相比的紅樓戲院日漸沒落。1970年代中期至1997年正式歇業為止,紅樓除了成為二輪電影院之外,還以播放色情電影著稱。

d0.jpg (96.54 KB, 下載次數: 17)

p1013939.jpg (265.97 KB, 下載次數: 17)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8 16:0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