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7-19
- 最後登錄
- 2025-8-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159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12184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登革熱疫情嚴峻,至9月3日,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數累積4667例,其中台南感染人數突破4000例,疫情遠超過往年。從近年台灣的疫情觀察,登革熱可能已本土化,加上全球暖化,台灣未來很難避免年年有登革熱,而且疫情將有北移的趨勢。
登革熱是一種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分成四種血清型。病毒傳播的最主要媒介是埃及斑蚊,分佈在北迴歸線以南的台灣南部,主要棲息於戶內。白線斑蚊也可傳播登革熱,分佈在全台各地,主要棲息於戶外。因為台灣北部很少出現登革熱疫情,可見白線斑蚊傳播疾病的角色比較不重要。
單純登革熱大多是可自行痊癒的疾病,病患除了有發燒與出疹以外,全身劇烈疼痛為其一大特點。如果有旅遊或地緣關係,特別需要注意進行相關檢驗。
通常得到第一次登革熱的症狀都很輕微,但如果得到第二次不同血清型病毒時,有較高機率出現登革出血熱、登革休克症候群等嚴重併發症。這種感染沒有抗病毒藥物治療,主要依賴一般的支持性治療。
登革熱曾經在台灣絕跡數十年,卻於1981年於屏東重新出現,其後幾乎每年都有疫情。有專家認為這並不代表登革熱已經本土化,而是旅遊者每年從流行地區帶入病毒。其論點依據主要是蚊子不耐冷,在冬天無法繼續傳播病毒。
個人則認為登革熱可能早已本土化,蚊子雖然在冬天無法生存,但已有研究顯示埃及斑蚊的卵在乾燥半年以後還有孵化能力,也有證據顯示登革熱病毒可藉由產卵傳給蚊子的下一代。
最適合埃及斑蚊繁殖的氣溫是攝氏25-32度,所以在氣候暖化的趨勢下,未來的登革熱疫情可能逐漸北移。過去未曾有過本土性登革熱的澳洲北部、美國南部,相繼被列入登革熱流行區,顯示全球暖化讓登革熱版圖逐漸擴大。說不定,未來登革熱也會是北部縣市長的頭痛問題。
目前登革熱疫情繼續燃燒,是否意味著防疫工作完全失敗?事實上,一般性防疫主要目的在於「減量」,而不一定可根除疾病。
以腸病毒71型為例,自1998年現蹤之後,每年台灣都有或大或小的疫情。再以2009年H1N1大流行流感為例,當時「三二五停課規定」實施之後,病例數仍然在學生開學後直線上升。衛生宣導、隔離、停課等手段,只能儘量減少病例數,而無法根除疾病。
稽查並清除積水容器是登革熱疫區最重要的防疫工作,這些作為可以減少病例數,但就像腸病毒71型與H1N1大流行流感一樣,很難靠這些措施完全根除登革熱。只要有人住的地方就有水,就有可能有難以注意或很難根除的積水處。
以北區各縣市為例,每到夏天也會出現一大堆蚊子。台灣北部之所以沒有登革熱,並非防蚊工作做得好,而是埃及斑蚊的棲息地還沒有轉移到北部。
人為防疫可以降低傷亡,但很難根除疾病,這是因為我們無法讓居住環境一塵不染。當年H1N1大流行流感後來之所以受到控制,是大規模注射疫苗之功,並使台灣的死亡率低於許多先進國家。
因此登革熱的中長期預防措施應發展疫苗及滅蚊技術。目前國外已有登革熱活性減毒疫苗完成臨床試驗,並準備上市,希望政府能在最重要的疫苗防疫工作上,投注更多的財力與物力,使台灣早日免於登革熱的威脅。
本站提供的健康資訊為一般性的參考資料,生病時應該讓醫師親自診視才能得到最適當的醫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