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9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教的原罪之救贖 ─ 承負說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7-17 01:09:2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的原罪之救贖 ─ 承負說

有宗教學者說:人是有原罪和罪性的,使人類終生受苦,不得解脫。人自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有罪性,這種罪性是無法消除的,而且是一代傳給一代,永無停止,這就是「原罪」。


若道教以此為「原罪」作定義,則「承負說」可作這方面進一步解釋。承負係漢代道教的重要教理之一。僅見于《太平經》。主要含義有二:一指道德上的善惡報應和原罪,二指社會政治不太平的病根。


《太平經》:「承者為前,負者為後;承者,乃謂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積久、相聚為多,今後生人反無辜蒙其過滴,連傳被其災,故前為承,後為負也。負者,流災亦不由一人之治。比連不平,前後更相負,故名之為負。負者,乃先人負于後生者也;病更相承負也,言災害未當能善絕也。」

前人積惡,久傳相教、天下悉邪,不能相禁止。於是形成「下古人罪過,皆足以死」的罪惡世界,後人承負祖先之過生而有罪。這是漢代道教特有的中國式的原罪意識。


《周易。坤》:「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承負亦即闡發這個道理。

《太平經》認為社會不太平的根本原因在承負,只有由此入手才能除病根:「今天當以解病而安帝于,令道德君明示眾賢,以化民間,各自思過,以解先人承負之謫,使凡人各自為身計,勿令懈忽,乃後天且大喜,治立平矣」;「帝王承負之災厄,已大除去,天下太平矣。」解除承負的方法之一就是誦《太平經》不止,使「承負之厄小大悉且已除。」


《太平經》自稱:「天使吾出書,為帝王解承負之過。」漢以後,承負說除個別道經有所引用外,並未得到道教的認同和發揚,唐代以後,道教改為因果報應說。

教義重要觀念。猶因果報應。指先人的善惡報應由其後人來承擔。這種觀念流行於早期道教之中。如《太平經》中有說:「承者為前,負者為後。承者,乃謂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積久,相聚為多,今後生人反無辜蒙其過謫,連傳被其災,故前為承,後為負也。負者,乃先人負於後生者也。」意思即是先人犯有過失,積聚成多,報應於後人﹔而後人無辜受報先人之過,就叫承負。同樣,若先人行善積功德,則後人就會報應受福。所以「有力行善反得惡者,或有力行惡反得善者」,都是承受先人的行為所致。並說天道循環,十世一周,因此十世祖以前的過失,均歸十世祖以後的子孫們受罰。又說:「承負者,天有三部,帝王三萬歲相流,臣承負三千歲,民三百歲,皆承負相及。」認為人的承負是根據社會等級地位的差別而有時間長短的不同。倡導為人先祖父母,應當為後生想,勿犯過失,可使子孫免除承負之厄。

《太平經》中並說,天為承負之災四流而憂,於是天神使天師陳示天書,傳道度人,只要信奉真道,則「承負之厄小大,悉目除矣」,就能斷承負而登仙。道教的天道承負說〈因果輪迴〉,唐宋以來在民間影響甚大。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29 12:4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