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3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魁星聖誕與道德臘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8-27 01:33:0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魁星聖誕與道德臘

七月初七──七夕、魁星聖誕與道德臘

七夕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故有人稱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在傳統文化中,七月七不僅僅只是表達男女情感的日子,其和道教信仰與百姓們的美好祈願密切相關。


七夕節起源於牛郎織女神話。早在戰國時期就有對牛郎星、織女星的記載。東漢時,傳說天帝為媒,讓牛郎與織女成婚,但玉帝又令西王母以銀簪劃河為界,規定每年七月七牛郎才能借鵲橋同織女相會,民間據此傳說形成了七夕節,並且一直保留下來。


七夕乞巧,本是漢族民俗。民間初六晚子時祀織女,初七祀牛郎。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裡,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這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本是星宿名稱,同時,也還是道家神仙人物,主宰文運。在學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我國很多地方都建有祭祀魁星的魁星樓,香火鼎盛。

在科舉考試中,取得高第即稱作“魁”。明朝時,科舉要實行“五經取士”。所謂“五經”,就是《詩》《書》《禮》《易》《春秋》五部經書。每經所考取的頭一名,稱之為“經魁”。“魁”即有“首”、“第一”之意。在鄉試中,每科的前五名必須分別是其中一經的“經魁”,故又稱“五經魁”或“五經魁首”。此外,科舉考試中,進士第一名稱狀元,也稱作“魁甲”;鄉試中,舉人第一名稱解元,也稱作“魁解”,均有“第一”之涵義。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


道德臘,是道教五齋祭日之一。《雲笈七簽》卷三七雲:“正月一日名天臘,五月五日名地臘,七月七日名道德臘,十月一日名民歲臘,十二月節日名侯王臘。此五臘日並宜修齋,並祭祀先祖。”

道教據古代“臘日”祭先祖、百神之制,創五臘日。稱正月一日為天臘,是“五帝校定生人神氣時限長短”之日;五月五日為地臘,是“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之日;七月七日為道德臘,是“五帝校定生人骨體枯盛”之日;十月一日為民歲臘,是“五帝校定生人祿科官爵”之日;十二月初八為王侯臘,是 “五帝校定生人處所,受祿分野”之日。南北朝成書的《赤松子章曆》中已有道教五臘日的記載,至今亦為道教所奉行。

67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曾有版管責冰至,文章轉貼沒啥用,每發一文俱心虛,更看勳章為壓力。唯見高管滿勳章,原來意指是他人。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5 01:3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