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5-6-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4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73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奉行孝道,祭祠祖先,慕道修仙
中元節是國人慎終追遠祭祀的情懷,及普渡祭鬼樂善好施的精神,處處充滿慈悲心懷。祭祀的鬼魂有一部份是我們已逝的祖先,我們常趁祭拜時實施普度,佈施所有無主的孤魂野鬼,在此時節,鬼魂不但不可怕,反而非常富於人情味,中國人這種要祭祖,又要拜神、拜鬼的風俗,是融合儒家、佛教、道教的教義於一體,慎終追遠是孝,普渡沉淪是謂仁,仁與孝合而為一,是中國文化的精髓。
道教修煉的終極目的是得道成仙。然而,道教先賢、清代劉一明大師諄諄告誡修道之人說:「欲學仙道之長生,必先修人道之孝行,人道未了,仙道難全」,「況夫孝者,德之基也,天之心也,地之程也,人之本也」,不孝者不能成人,又焉能成仙?從這裡可以看出,孝道對於修煉出家之人何等重要。道教就是要求,慕道修仙之人,首先必須履行全社會共同認可的「人道」即孝道的價值。
每當中元節的時候,孝子賢孫會到祖墳或到法會在祖先的靈牌前燒衣紙,給逝去的親人送錢,這是中國的習俗,是悼念親人的方法。用道教的觀點看,在生命的天道輪轉裡,我們每個人都是靈魂的寄主。已離世的人,肉體雖已消亡,但靈魂還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鬼。
人死後,靈魂就要等待再次輪轉。但這個等待的過程可能會持續很久,也許是十幾年或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在此之前,他們就會一直在鬼魂的狀態中苦苦等待。在等待輪回的日子裡,他們和我們活著的人一樣,都希望活著的親人能給他們物資與錢財。
祖先就是我們這個家族的根。祭祖是孝道之表現,懂得感恩圖報,才能獲得神靈的庇佑。《易經》上講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的意思。因此祭祀的節日裡,給先人燒衣紙寶帛,讓他們也能夠過上快樂的節日,我們活著的後人除了心境平和,得仙聖庇佑,做事也更順暢,
為先人送上冥鏹時,可念化衣咒:
五彩帛錦,遇火成形;
衣巾冠履,以飾儀形。
陰陽二氣,合一成真;
五行混合,真氣為衣。
氣分羅綺,採集宣威;
三元道養,二象攝生。
由一成百,由百至千;
千萬變化,衣履無缺。
再念:太乙救苦天尊(三遍)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