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2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七佛通誡 [複製連結]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9-26 19:23:2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七佛通誡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法句經卷下.述佛品
  
  這個偈子相當通俗。唐朝鳥窠道林禪師說它「三歲兒童雖道得」,可惜八十歲的老翁也做不到。實際上這四句話在很多經典中皆可看到,乃是有名的「過去七佛通誡偈」,這是過去的七位佛用來教誡弟子們的話,亦可說這四句話已涵蓋全部佛法的精義。
  
  「諸惡莫作」是消極的持戒;「諸善奉行」是積極的持戒;「自淨其意」是定慧並重、定慧雙修;「是諸佛教」是說一切諸佛都用以上三句話來教導弟子。某些譯本把「諸善奉行」譯成「眾善奉行」,意思是相通的。
  
  有人批評「諸惡莫作,諸善奉行」是天方夜譚;即使是聖賢也不可能一點過失也沒有,而善行無邊無數,怎麼可能做得完?也有人批評「自淨其意」是脫離現實 的夢想,因為人心充滿七情六欲、惡念,不善與生俱來,連嬰兒也不能免。所以有人懷疑這三句話有問題,其實這是勸勉我們學著去做,做一點算一點。
  
  「諸惡莫作」,不論什麼惡,都不要做。有人認為大惡不做,小惡無妨,然而大惡是從小惡擴大養成的。此外,若不以小惡為惡,會逐漸失去警覺和反省心,對大惡也就不以為意了。如果知道小惡是什麼,更會知道什麼是大惡。能夠不做盡量不做,能夠少做盡量少做。
  
  「眾善奉行」,道理亦同,善不論大小,凡在手邊、在面前,需要做而能夠做的,即應隨喜、隨分、隨力、隨時去做。但好事也分層次:沒飯吃的人馬上給他飯 吃,這是一般的好事;較高的好事是使他經常有飯吃,以後永遠有飯吃;最高的好事,則不但使其物質生活沒有問題,而且提昇其精神生活,有智慧、有慈悲,淨化 自己、淨化社會。
  
  「自淨其意」更難,但不是做不到,要隨時隨地覺察自己的心念是在什麼狀態下。如果出現煩惱,要用觀念及方法來幫忙。在信仰的立足點上,當然有佛菩薩來 幫我們,在心理轉移的功能上,也有化解煩惱的作用。然在理性的疏導方面,可以使心靈漸漸明淨,貪瞋邪見之火漸漸消滅,便是無私無我的偉大人格顯現。


聖嚴法師著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2 23:4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