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7-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18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1531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太極系列-太極拱門 朱銘
朱銘
太極系列-太極拱門
雕塑
銅
240 × 115 × 156cm
2000
Ju Ming
Taichi Series--Taichi Arch
Bronze
作 品 賞 析
2000年以來創作的「太極拱門」,是朱銘整個太極系列的完結。朱銘如是詮釋新作:「以前的推手,兩個個體間還有間距,而現在,我讓雙手連接起來,一連接,氣的流動、肌肉的牽動,就相互貫通、活絡,合為一體,轉化成拱門的造型。」所以「拱門」雖同樣從雙人推手的太極拳招式演化而來,但較「太極」更為抽象、更富動感!剛柔相濟的線條、粗細有致的幾何切面,和對稱但不均衡的形體,塑造出凝重而又空靈的空間。(撰文╱吳慧芳)
藝 術 家 小 傳
1938年生於苗栗通宵,先從李金川習傳統木刻,繼從楊英風學現代雕塑。於國內外舉辦近40次展覽,作品亦廣為國內外收藏。李金川學習期間,即奠定優異之雕刻技法,1968年起投入楊英風門下後,則逐漸建立個人風格,而於1976年在楊英風力薦下,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首次個展,即聲名大噪,成為著名之現代雕塑家。 朱銘運用木材、保麗龍、銅、海綿、不銹鋼、泥土等素材,建立多樣的雕塑風貌,並善於運用素材特性,表現作品特質。其題材也由早期的木刻牛、雞、歷史人物等,轉變為「太極」、「人間」系列等作品,其中尤以「太極」奠定其聲譽。其創作此題,緣於為健身而接受楊英風之題提,學練太極拳,並逐漸迷戀,進而將太極招式及精神轉化為創作題材。 綜觀朱銘的作品,其創作與生活緊緊相和,生活即為藝術生命的全部。朱銘,著重於生活的修持,其謂:「研究藝術應如和尚修佛的態度一樣,從吃飯、穿衣、睡覺等等,一切的生活行為都只為修佛,絕無他念,也無他求:全力以赴,永不改變。藝術修行理應如此」。創作靈感來自於他以自然為師,以生活為修持的體驗。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