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直指疏云:「以觀下,次、觀佛心。
先舉觀身,全悲心應現,故云觀身見心。
親愛歡念曰慈,與樂德也。憐愍惻怛曰悲,拔苦德也。
各有三相:一、生緣慈,緣一切眾生,如父母六親;二、法緣慈,緣一切諸法,皆從因緣生;三、無緣慈,不住法相及眾生相。
悲三例知。佛心無形,依性德顯,故云大慈悲是。
運同體慈,度諸眾生,而亦不取眾生相,亦不限劫數,故云無緣慈攝眾生。
三昧經言:『諸佛心者,大慈悲是。
慈悲所緣,緣苦眾生。若見眾生受苦惱時,如箭入心,欲拔其苦。』
既諸佛以眾生為身心,則如來外身內心,眾生皆可隨順而觀矣。」
壬三、舉益勸修分四
初、正明益 二、勸修觀 三、示觀法 四、重舉益
癸初、正明益
作此觀者,捨身他世,生諸佛前,得無生忍。
捨身他世,生彼土已,即證無生;故知此觀若成,則上品上生明矣。(靈芝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