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0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47-八、譯會校釋-2 [複製連結]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11-24 06:08:2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以上闕失者七。連前存世者五,世稱十二代譯。實則八代十二譯:計漢二、吳一、曹魏二、西晉一、東晉二、劉宋二、唐一、趙宋一。蓋譯時,分在八代,譯本則為十二種也。《甄解》云:「凡於諸經中,傳譯盛無如今經。斯乃以出世正意,利益無邊故也。」《會疏》云:「凡於一切經中傳譯盛然,無如今經。斯乃道理幽邃,利益最上故也。」兩疏同一卓見。

存世五種,差異較著。不似《阿彌陀經》之兩譯與《金剛經》之六譯,其文之詳略雖稍有異,而內容實是相同。今經五譯,不但文字詳略差別懸殊,且內容深廣亦復有異。

例如彌陀因地大願,漢吳兩譯為廿四願,宋譯為三十六願,魏唐兩譯則為四十八願。且願之內容,各譯亦復不同,可見出入之巨。現世流傳,魏譯較廣。《甄解》指出,以漢吳兩譯,對校魏本,粗舉大者,計有八異。如與唐本對檢,略有七異。今不詳錄。至於宋譯,與諸譯差異更大。

諸譯何以不同。清沈善登居士《報恩論》曰:「其所以不同之故。略考諸經,約有三端:1.譯手巧拙不同……2.梵本傳寫不同……3.本師前後多次宣說不同。本師三百餘會說法,既多指歸淨土,則自然屢說不一說,而亦隨時隨機,開通大意,依義不依語,顯然可知。」故知《無量壽經》,乃佛多次宣說,梵本不一。

譯者所據不同,且譯筆之巧拙有差,於是譯文自然差異也。

沈氏復明梵本易誤之因曰:「蓋梵筴皆寫本,易致脫誤,如漢譯大本經,乃爾劫時下,脫誤數十字,文義不貫。又《四十二章》藏本,與石刻趙文敏寫,及藏外流通各本,章節前後多寡各各不同。而與《法苑珠林》所引又不同。

且有《一切經音義》所摘字,而諸本皆無者。大抵誦習多,則傳寫多,而得失異同亦多。」又日《甄解》云:「以審諸譯,是梵本廣多,致使傳譯文義,存沒詳略不同耳。」可見《甄解》與沈氏意同,總明本經為佛多次宣說。

且誦習者多,梵本傳寫者多,梵本有多種,存沒詳略有不同,梵筴寫本又易脫落,故今諸譯本甚有差異。

https://book.bfnn.org/books/0780.htm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1 19:3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