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3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 [複製連結]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12-2 09:40:5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文章出處:http://buddhayana.info/topics/topics2/topics201/paper/3234565208

 

一日,韋刺使為師設大會齋。齋訖,刺使請師陞座,同官僚士庶肅容再拜,問曰:『弟子聞和尚說法,實不可思議。今有少疑,願大慈悲,特為解說。』師曰:『有疑即問,吾當為說。』
  有一天吃過飯後,韋刺使與一些同僚、讀書人,整肅儀容後向惠能大師再拜頂禮,希望能夠再聽惠能大師的開示,因為惠能說法實不可思議。惠能說:『有疑問就要問,我會為你們解說。』

  這是因為惠能之前的一些說法者,大部分所談只及於「相」,也就是福德的範圍,在座的人幾乎沒有聽過如此單刀直入,直敘佛之本懷的說法,所以覺得不可思議!

韋公曰:『和尚所說,可不是達摩大師宗旨乎?』師曰:『是。』公曰:『弟子聞達摩初化梁武帝,帝問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齋,有何功德?」達摩言:「實無功德。」弟子未達此理,願和尚為說。』
  韋刺史問:『惠能大師所說的法,就是 達摩大師的宗旨嗎?』惠能說:『是的。』韋刺使又問:『梁武帝初見 達摩大師時,武帝問:「我一生中造了那麼多的寺廟,供養過那麼多的僧人,布施、供養何其多!功德定然不小?」沒有想到 達摩大師回答:「毫無功德可言。」弟子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願和尚為我解說。』

  達摩之所以如此回答,這是因為建寺、布施都是現象,所以僅是福德而非功德。

師曰:『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惠能說:『梁武帝雖然做了不少善事,但並沒有任何的功德可言,建造寺廟,布施、供養只是人天福報而已,不可將福德誤為功德。要明心見性,證真心、本心,出般若,顯法身,始有功德,故言「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的事上求。』

  緣道祖師常言:「不能永遠把方便當究竟」。福德是方便法,可用此來牽引眾生修行,但還不能解脫;最終目的,還是要眾生能夠自求內證,解脫、證道、成佛。

師又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
  念念無滯,即是《金剛經》所言的「應無所住」,能夠「應無所住」便能見到本性。凡夫的念頭不停的產生,根據經典記載,一剎那就有六十個念頭之多!其實,最理想的是念頭來了,就讓念頭過去,不要追隨,不要停留在念頭上,久而久之,就可見本性。要見本性才有功德,而此時即可起妙用,可以大用。 

『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內外要兼修,即內德、外德要兼修;即福德、功德要兼修。所謂「福慧圓滿」就是要修福也要修慧,福慧要同時完成。離念才能證到自性,所以要從離念做起,修福德最大的用意在「捨」。「應用無染」是指已住自性佛位,此時主、從有別,以自性為主,以意識為從。

  當功德圓滿之時,法身自然而出。講法身出來,這只是語言文字的一種表達方式,實際上,並無法身可出。因為法身本來就存在,而且本來就周法界,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又如何能以肉身來出法身呢?故「永嘉大師證道歌」云「幻化空身即法身」,肉身即是法身。眾生最大的問題就是把肉身當主人,只要大家有一天能不再把肉身當主人,法身自然出來做主人,這才是真功德。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
  不輕初學,不重久修;重久修者是逢迎拍馬,輕初學者是「我慢」;佛法不二,不落兩邊。如果真是修功德的人,就不會輕視任何的眾生,對於一切眾生都能行普敬之心。如果經常輕視別人,「我執」就永遠存在,自無功德可言。因為眾生還無法讓自性產生真正的功能,自無功德可言;這就是因為有「我」的存在,自然常常輕視一切。  

『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如果能夠身、語、意合一,且每天連續八小時保持無念,若能持續三個月就有機會證真心、本心,故說「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修行之人,見地與行為一定要配合。證入本性、佛性即是功;修身即是德,功德平等。

『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有過。』
  梁武帝不了解這樣的真理,就是功德必須從自性內見,也就是要從自求內證,內證自性而獲得,並非布施、供養可以獲得的!此即福德與功德之差別。 

刺使又問曰:『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請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為破疑。』
  刺使又問說:『常見到一些僧俗稱念「阿彌陀佛」,想要往生西方極樂淨土,請問這樣到底可不可以去西方極樂淨土?』  

師言:『使君善聽!惠能與說。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里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城講《阿彌陀經》時,談到西方淨土離此十萬八千里。其實,十萬八千里指的就是眾生的十惡八邪。所謂十惡,即是反十善業;修十善業者可以往生天道。所謂八邪,即是反八正道;八正道包括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若行十惡八邪,離西方極樂淨土自然遙遠。

  「萬法唯心常精進」即是正精進;修行的重點在於證入真心、本心,此為正精進;反之,即是邪精進。正見是正確的見解、思想觀念、見地,所有的八正道都需要「正見」來做引導。正定即是三昧,要先有正見,才能得到正定、三昧。

  說西方極樂淨土有十萬八千里之遙,是為下根器者所說;說西方極樂淨土近在眼前,是為上根器者所說,其重點在於「行」。欲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必備兩個條件:第一,不能以少福德因緣往生彼國,第二,念「阿彌陀佛」要念到一心不亂,淨念相繼。

  人有下根與上智兩種,但法無兩樣,所謂「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真正回到本元的法只有一種。「迷悟有殊,見有遲疾」,這是講眾生的根器與因緣福德不同,故有差別。眾生著相念佛,想要求生十萬八千里外的西方淨土,而不曉得原來淨土在自性之中。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只要心清淨,任何地方都是淨土;若心不清淨,則任何地方都不是淨土。  

『使君東方人,但心淨即無罪;雖西方人,心不淨亦有愆。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淨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恒安樂」。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
  若心清淨,無論是東方人或西方人都能到淨土;反之,心不清淨則都不能到淨土。迷妄的眾生不知淨土本在自性之中,反而遠求至西方淨土,那是到不了的!真正開悟的人已證真心,證到「法界唯獨一心」之實相,所以告訴我們,只要能去除意識心,呈現出本心,則無處不是淨土!故佛言「隨所住處恒安樂」,就是覺悟者無論到任何地方都是清淨的。若心地善良,離西方就不遠了,但還不一定能到西方;若心地不善,即使念佛,也無法到達西方淨土。

全文未完更多請見:http://buddhayana.info/topics/topics2/topics201/paper/3234565208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3 20:2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