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2-14
- 最後登錄
- 2024-1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61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911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觀裡鎮守山門的上古天神“白虎監兵神君”
白虎號為“監兵神君”主殺伐,象徵著威武和軍隊。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揚善等神力。
在道教護衛神中,有一種專門用於鎮守道觀山門的天神,他們就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稱為“四象”,亦稱“四靈”。
其起源與古代漢族人民的星神崇拜有關,古人將黃道(太陽和月亮經過的天區)中的恒星分為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後來將二十八宿和四象相結合,形成了“二十八宿”和“四象”的說法。緯書《尚書考靈曜》稱:東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形如龍,曰左青龍。南方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其形如鶉鳥,曰前朱雀。西方奎、婁、胃、昴、畢、嘴、參七宿,其形如虎,曰右白虎。北方斗、牛、女、虛、危、室、壁七宿,其形如龜蛇,曰後玄武。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合稱“四象”,又稱四方四神。一般這四方之神常被運用於軍容軍列,成為行軍打仗的保護神。《禮記•曲禮上》曰:“行。前朱鳥(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搖在上。”陳滿注曰:“行,軍旅之出也。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也。”又曰:“旒(旗子上的飄帶)數皆放之,龍旗則九旒,雀則七旒,虎則六旒,龜蛇則四流也。”即說其表現形式是將“四象”分別畫在旌旗上,以此來表明前後左右之軍陣,鼓舞士氣,達到戰無不勝的目的。《十三經注疏•禮記曲禮上》論及其作用時說:“如鳥之翔,如龜蛇之毒,龍騰虎奮,無能敵此四物。”可見其作用之大。
道教興起後,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納入其神系,作為護衛之神,以壯威儀。《抱朴子•雜應》描繪太上老君形象時說:“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十分氣派,著實威風。後來,四象逐漸被人格化,並有了其封號,青龍號為“孟章神君”,白虎號為“監兵神君”,朱雀號為“陵光神君”;玄武號為“執明神君”。不久,玄武(即真武)的信仰逐漸擴大,從四象中脫穎而出,躍居“大帝”的顯位,青龍、白虎則被列入門神之列,專門鎮守道觀的山門。
白虎號為“監兵神君”主殺伐,象徵著威武和軍隊。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揚善等神力。白虎號為“監兵神君”,他能操控龍卷暴風之力(召喚萬獸),屬金,為西方守護獸,鎮守西宮星宿。而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為白,所以稱之為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等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白虎象徵著殺伐與戰爭,軍隊調兵遣將所用的兵符稱為虎符,象徵威勢的白虎旗等。西周時期,精銳的武士被稱為虎賁氏。所以有多位的猛將被說成為白虎星轉世的,例如:唐代大將羅成、薛仁貴、薛丁山等人。至於其形象,《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雲:“西方自虎上應觜宿,英英素質,肅肅清音,威攝禽獸,嘯動山林,來立吾右。
而在古代神話故事中,白虎的外形威猛魁梧,獠牙尖利,吼叫時方圓百里土地都會震動。白虎尤其善於降服妖邪,每當它一出現,妖魔鬼怪們聞風喪膽,紛紛逃竄。這種能力,使得白虎成了屬陽的神獸。它常常和青龍一同出動,是一對降妖伏魔的最佳拍檔。《周易•乾》中就有“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的說法。在 漢代畫像石墓的墓門上,或與青龍分別作為單獨畫像刻在墓室的過梁兩側,用以辟邪。《風俗通義》雲:“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搏挫,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惡遇,燒虎皮飲之。擊其爪,亦能辟惡。此其驗也。”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