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0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與討論] 業不是罪,惡不是罪 [複製連結]

Rank: 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12-4 19:44:0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業是造作的意思,包括身體的行動(身業)、語言的表示(口業)、意念的活動(意業),如打人是身業,文字罵人是口業,心想害人是意業。

業分善業和惡業
「十善業」是三身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慾),四口善業(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和三意善業(不貪、不嗔、不癡)。
「十惡業」是三身惡業(殺生、偷盜、淫慾),四口惡業(妄語、惡口、兩舌、綺語)和三意惡業(貪、嗔、癡)。

例如說人類是神創造的(妄語業),說人類是罪人(惡口業),說不信神下地獄(惡口業)。

罪是超越人共同接受或人共同定義的惡行和惡語標準(經法律程序確定)。這標準是經法律確定,是有法律效用。即是說,罪是需要警察法官和世上的律法來處理。例如殺人放火和重婚(超越人共同接受或人共同定義的惡行,經法律確定是罪),是需要警察法官和世上的律法來處理。從法律角度說,人犯了法,必須經法庭定為有罪,才可以說他有罪。一日未定罪,都不能夠說他有罪。這是法律對「眾生平等」。

從人性角度說,善與惡是人的本性,即是與生俱來。本性惡不是罪,惡人不是罪人。惡行、惡語和惡意是業,但不是罪。例如,淫慾和屠宰牲畜是惡行(身惡業),但不是罪。妄語、惡口、兩舌、綺語是惡語(口惡業),但不是罪。貪、嗔、癡是惡意(意惡業),但不是罪。

眾生自種業因,自收業果。因果法則是「自作自受」,你所做的業行為,最後都回到你的身上受報。

業因由自心所造,所以,深信「自作自受」的人便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一方面接受前生所種的業因,即今生的業果,但以不傷害自己的生命為原則,另一方面實行止惡行善(今生的業因),為來生種下多些善果,少些惡果。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29 14:48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